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2017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考点:明清绘画面面观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18 1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时间是11月4日,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7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考点:中国山水画发展相关内容,适合学员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仔细研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
    明代和清代(公元1366—1911年)长达五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这 个时期,各项艺术文化都上承宋、元,继往开来,不断提高,在绘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名作迭出。明代,涌现了“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 藤”,“南陈北崔”等这些影响广泛、个性鲜明的流派名家;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怪”占据画坛主流,引领画风潮流。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明代——“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藤”,“南陈北崔”。
    1.“浙派”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浙派三大家:戴进,吴伟,蓝瑛。
    戴进:浙派开山鼻祖。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吴伟: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早年笔法工细,中年之后变为藏进豪放,泼墨淋漓。《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等。
    蓝瑛: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派”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另有唐寅、仇英等,又称“吴门四家”。
    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字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华亭派”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 法董源、米芾等。董其昌: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 墨,一是没骨或浅绛。《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4.“白阳青藤”
    明代中期大写意花鸟画的两位代表画家徐渭和陈淳,因二者的号分别为青藤与白阳,加之他们同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所以画史上将二者并称。开创了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陈淳:花鸟山水均能,中年以后形成笔墨放纵的个人风格,山水学米、高,能以淋漓的水墨,画出氤氲的云气效果,《竹石菊花图》。徐渭:绘画不拘泥于形似,重在神韵,表现出了艺术家无拘无束的艺术性格,这正是大写意花卉的精髓所在。《墨葡萄图》、《榴石图》等。
    5.“南陈北崔”
    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故画史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陈洪绶:在人物画、版画、书法方面造诣深厚。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
    崔子忠:人物画故事布景奇伟,经常以窄长的直幅巧妙安排人物器具,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
    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怪”。
    1.“四王”
    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云山图》。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秋山图轴》。
    王翚:对古人技法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西山红树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7 03:06 , Processed in 0.07916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