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2

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模板(语文)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15 11: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罐和铁罐》教案
    课题:《陶罐和铁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相提并论”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并学会运用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导入
    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课题板书,并出示图片)
    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含义时,读chéng。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
    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
    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
    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
    2、读1至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态度的词语。表示表情和态度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快速阅读1至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思考并讨论: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傲慢、轻蔑、恼怒)
    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
    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板书:谦虚、争辩、理会)
    9、陶罐争辩什么?他懦弱吗?
    10、读出谦虚但并不懦弱、坚定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只要根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一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讽刺别人)“相提并论”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
    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板书:盛气凌人、傲慢无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谦虚有礼、坚定、有志气、据理力争)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变化
    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变化?读第10段。
    2、覆灭是什么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
    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
    1、一只骄傲的、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谦虚有礼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至17段。
    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现,仍然光洁、美观、朴素,很有价值,被当成了宝贝;铁罐却不见了。
    3、铁罐哪里去了?(生锈腐烂了)
    4、上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对话的秘诀,怎样才能读好对话?
    5、马上边读边找到神态的词语(惊讶、兴奋、高兴)。
    6、表演。
    7、读好对话。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积累本课表示神态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耐心、语重心长、亲切……)
    2、看图,编写童话。
    板书: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争辩、理会
    铁罐: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恼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36
发表于 2017-7-15 13: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藤野先生(初中)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进一步介绍鲁迅先生相关情况,尤其是他留学日本,弃医从文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二)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 不逊(xùn) 匿(nì)名 诘(jié)责 教诲(huì)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ù)痛绝 杳(yǎo)无消息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明确:全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这是明线。】
    课件出示脉络结构如下:
    未 见—— 相 处 ——怀 念
    时间的推移: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地点的转换:东 京—— 仙 台 ——中 国
    三、分析人物
    (一)藤野先生
    1、跳读课文,展开想象,描述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
    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看到的藤野先生是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如:从文中“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些描述中,“我”看到的藤野先生是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
    2、小组交流讨论,文中叙述了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体现出其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明确文中叙述具体的四件事: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认真负责】
    (2)为“我”改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专业治学、求实钻研】
    3、藤野先生形象巩固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二)其他日本人
    提问:文中还写了哪些了人物形象?【明确:其他日本人、清国留学生】
    引导: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自主探究,找出两件事)
    1、“匿名信事件”
    写出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也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2、“看电影事件”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和国民的愚昧、不觉悟。
    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其他日本人对作者和中国人的态度?
    【明确: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清国留学生
    自主探究,找出文中主要描写清国留学生哪几件事,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课文主要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用比喻、夸张、反讽等手法描写其外貌和丑态百出的特征,同时对他们不务正业、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予以抨击和嘲讽】
    四、拓展延伸
    按照文中叙述,作者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众所周知,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通过文中作者对这些人物形象表达的爱憎感情,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五、归纳小结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三种人,并对其表达了鲜明的爱憎。将这些形象划分为两类,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类是日本人之间的对比: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和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爱国青年”;
    一类是中国人之间的对比: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和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找出文中的暗线。
    2、课外拓展阅读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中《离乡者的悲哀》一节,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七、板书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7-7-15 13: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卫风·氓(高中)
    一、课题:氓
    二、课型:人文学科语言类讲授课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够增加古汉语字词基础知识,例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可以了解上古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懂得什么是“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文学文化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语言韵律和谐之美;懂得如何判断“赋、比、兴”手法;体味主人公前后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得到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上古语言的魅力和先民的思想,进而喜欢《诗经》等上古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也可以提高语言审美能力。另外,本文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叙事诗,通过学习这首两千多年以前的爱情悲歌,对今后的爱情观产生影响,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有所思考,努力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和语言特色等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征等文本深层理解。
    2.教学难点
    学生与文本内容距离较远,尤其是古汉语发展到今天已经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大不相同,对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困难,另外学生对古文本身也有畏惧心理。
    六、学情掌握:
    1.知识能力情况
    这册课本是为高一下学期学生准备的,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图书资料查阅或互联网搜集《诗经》或《氓》相关信息,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感知,再加上初中及上学期的古文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2.学生阶段特征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首先需要有学习习惯的改变,学习将由老师督促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有些学生还不太适应,他们有足够的学习热情但是缺乏攻坚意志;其次,初高中知识难度的巨大落差,知识层次的加深,教师授课风格方法的改变会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学习心理的调整,由初中的佼佼者进入人才济济的高中课堂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也是学生比较苦恼的一点。
    但是因为这已经是第二学期,所以学生有了第一学期的高中语文学习经验,也为课程教学坐了基础铺垫。
    七、教学关键:
    以诵读为切入点,使课文内容教学为文化教学服务,努力让课文内容为主导向文化这一主体转变,在课文学习中渗透文化语言等常识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恰当引导。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是这样,我国也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就为爱唱响了一支支情歌,《诗经》的开篇——《关雎》如是(多媒体播放《关雎》的配乐朗诵)。
    刚才的朗诵美不美?(生答“美”)除了对美好爱情的歌颂,那么有没有对于爱情悲剧的描述呢?也是有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诗经》里的另外一篇《氓》。(板书课题)
    2.揭题
    《氓》是《诗经》名篇,诗一首叙事诗,属于国风。所谓国风,就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在古代,我国辽阔的疆域上分布着不同的诸侯国,共同归周天子管制,这些不同国家的诗歌就为管理百姓、查探民情提供了依据。《氓》是“卫风”里的一首,也就是卫国的风俗,卫国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南北部濮阳、新乡、安阳和沁阳一带。
    说到“风”,那么《诗经》除了“风”还有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生乱答,有知有不知)对,有同学已经说了,还有“雅”和“颂”。
    3.预习效果检验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下面有问题先问问大家。
    请大家看看PPT上的这些字词,读音和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
    氓、蚩蚩、贸、匪、谋、淇、愆、将、垝垣、筮、咎、贿迁、耽、说、徂、汤汤、爽、罔、靡、夙、遂、咥、躬、悼、泮、总角、反
    标红的字是大家要重点掌握的,请特别注意!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注意体会韵律感。(生读文,师板书“第一章……第六章”)
    问:读完诗歌,能不能每章用一句诗概括出它的的主旨?
    答:第一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板书)
    问:这是一篇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答: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变得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4.课文内容解析
    问: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成几个小节?每一个小节是按照什么依据划分出来的?
    答:可以分成三个小节。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划分的。第一章到第二章为第一小节,写恋爱;第三章到第五章为第二小节,写婚变;第六章为第三小节,写决绝。
    问:“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前“氓”做了什么?
    答:“蚩蚩”,忠厚老实 ;“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问:女主人公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答:“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问:婚后他们生活如何?男女主人公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
    答:婚后他们生活不和谐。女子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男子脾气暴躁、三心二意、薄情寡义。
    5.人物性格探究
    问:通过阅读,你觉得诗歌描绘的“氓”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大家能不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答:“氓”的性格多变,前后判若两人。在恋爱初,他忠厚老实、急切认真——“氓之蚩蚩”、“將子无怒”、“尔卜尔筮”,婚后他变得三心二意、脾气暴躁——“士二其行”、“至于暴矣”。
    问:女主人公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请具体谈一谈?
    答:活泼天真热烈,这在恋爱时期表现十分明显;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这个主要表现在婚后的生活中;最后决裂是表现出了决绝,刚强的性格。
    6.写作艺术赏析
    问: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答:比兴。
    问:文中有几处用到了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三处。第一处是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二处是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第三处是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暗含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7.知识延伸拓展
    问: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和探究,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诗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问:我们分析过了男女主人公的特点,大家再来说一说造成他们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答: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其次,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和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8.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把这篇经典的诗歌背下来。如果大家对《诗经》感兴趣的话,就选取自己喜欢的篇目阅读,最好能够背诵,下次上课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大家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另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小说。
    九、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板书
    第一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恋爱
    第二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成亲
    第三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婚变
    第五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反思
    第六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裂
    第二课时板书
    情节 章节 女 氓
    恋爱 1—2章 热情、幸福 蚩蚩、重视
    婚变 3—5章 沉痛、幽怨 粗暴、变心
    决绝 6章 清醒、刚烈
    十、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收到了预设的效果。本课主要是以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解答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在问题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和学习新知识,一方面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总觉得整个教学工程中,学生一直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这也使得整堂课一直是被教师操控和把持;其次,内容安排较多,用两个课时略显仓促,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安排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10:38 , Processed in 0.08421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