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回复: 1

2016江苏教师招聘幼儿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1)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9 2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糖类的氧化供能过程中,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某婴儿坐位时前囱门鼓起,这可能是由于患有(    )
    A.脑膜炎
    B.感冒
    C.中耳炎
    D.肥胖症
    3.坏血病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4.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5.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    )
    A.连贯言语
    B.逻辑言语
    C.情景言语
    D.复合言语
    6.在幼儿园中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的是(    )
    A.园长
    B.阿姨
    C.保育员
    D.幼儿教师
    7.幼儿游戏的主要类型是(    )
    A.探索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活动性游戏
    D.智力游戏
    8.下列关于幼儿直立行走动作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无意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B.孩子的直立行走动作是在有意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C.孩子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翻身、抬头、坐、站、走
    D.行走是本能的动作,没有有意运动的成分
    9.小朋友听到老师讲《西游记》的故事,仿佛看见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这是(    )
    A.逻辑思维
    B.创造思维
    C.综合想象
    D.再造想象
    10.喜欢发出各种声音,音节比较清楚,喜欢自己嘟嘟囔囔,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这是言语开始萌芽的阶段,发生在(    )
    A.婴儿早期
    B.婴儿晚期
    C.先学前期
    D.新生儿期
    11.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    )的现象。
    A.最近发展区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关键期
    12.“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    )影响。
    A.记忆
    B.知觉
    C.注意
    D.表象
    13.社区教育起源于(    )
    A.二次大战后的丹麦
    B.十九世纪的丹麦
    C.二次大战后的美国
    D.十九世纪的美国
    14.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7分钟
    15.世界卫生组织极力推荐的最佳哺养方式是(    )
    A.母乳喂养
    B.人工喂养
    C.混合喂养
    D.代乳品喂养
    16.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7.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18.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
    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E1之内时序的认识
    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
    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19.大班幼儿的游戏多为(    )
    A.规则性游戏
    B.角色性游戏
    C.模仿性游戏
    D.社交性游戏
    20.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
    A.作品分析法
    B.谈话法
    C.问卷调查法
    D.家长评价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个体社会化
    2.表象
    3.个性
    4.平衡膳食
    5.保教结合
    6.自我意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演绎推理的发展阶段。
    2.简述焦虑产生的原因。
    3.简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功能。
    4.简述美国的“开端计划”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如何正确处理“规范”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别?
    五、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14分)
    某省建设厅出台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厕位宜合理分隔,以后普通幼儿园新建、迁建都应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设计规划。人们对此看法不一,幼儿园小朋友“嘘嘘”该不该分开呢?
    请结合材料分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7-7-10 0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招聘群 248126741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网络辅导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
    2.A【解析】当婴幼儿患有脑炎、脑膜炎、脑出血及脑水肿,会使得囟门变得鼓起,这是因为颅内体积增加,颅内压增高使囟门鼓起。
    3.B【解析】略。
    4.A【解析】略。
    5.C【解析】3岁前的儿童言语主要是情景言语、对话言语和不连贯言语。
    6.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员主要职责是对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7.B【解析】这是由幼儿的思维发展阶段特点决定的。
    8.A【解析】直立行走是建立在无意动作的基础上的,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动作,是包含了某种目的而去主动支配自己的肌肉的运动,即包含了有意运动的成分。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的趋势是:抬头、翻身、坐、站、走。
    9.D【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0.B【解析】幼儿言语开始萌芽一般发生在0.5岁以后,即婴儿晚期。
    11.C【解析】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会表现出各种反抗或执拗现象。
    12.B【解析】“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易受知觉的影响。
    13.B【解析】1844年丹麦教育学家科维隆在乡村创建国民高等教育学校,是成人形式的社区教育。
    14.C【解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3~5分钟左右,4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的注意能保持15分钟左右。
    15.A【解析】略。
    16.A【解析】认为儿童是可以随心所欲被人力塑造的,而忽视了遗传的作用。
    17.A【解析】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想象的主题雷同,说明幼儿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18.B【解析】幼儿对一日概念的认识不如对一日内时间顺序的认识深。
    19.A【解析】略。
    20.D【解析】家长评价不属于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1.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2.表象是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3.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心理品质的独特组合。
    4.平衡膳食是由多种食物构成,它不但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于它们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5.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6.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了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作出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性,但只是近似的,不准确的,不能概括一切可能发生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作出正确结论;
    (4)不说明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能作出恰当的结论。
    2.(1)学龄前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知识经验相对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不足。
    (2)有些成人在教养过程中的不恰当吓唬(如黑夜里会有妖魔鬼怪出现等),使幼儿高估外界的“危险”进而引发内心的紧张。
    (3)对父母的依恋所致。
    3.(1)同伴关系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
    (2)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
    (5)同伴交往可以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6)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1)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并为此持续投入资金;
    (2)提供综合性服务,保障儿童未来发展的公平;
    (3)重视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发挥家庭、社区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规范”不等于“就范教育”.不能幼幼儿当作被动的管教对象。一方面要对幼儿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动机,发挥社会性情感与需要对于幼儿行为的调节作用。
    (3)尊重和保护幼儿的独立人格与自尊心。
    2.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人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1~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
    (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五、分析应用题(答案要点)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阶段如下: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
    (2)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岁);
    (3)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岁)。
    3岁前对性别的认知模糊,4岁以后也就是中班、大班的幼儿性别观念逐渐确立,分开有助于性别角色形成,促进身心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09:02 , Processed in 0.06617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