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7-10 04: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
21.B
【解析】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22.C
【解析】《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画面上山峦平缓圆润,林间雾气弥漫,仿佛正笼罩于夏夜的气氛中,薄暮的微光在湖面上闪烁,一边是一条就要靠岸的渡船,船上人和岸上的人正遥向呼应,一边是拉网的渔夫正在欢快的劳动,宁静中,似乎能听见那隔岸相呼的声音,和嘹亮欢快的渔歌。画中那份江南秀美圆润的神韵中,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23.D
【解析】《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中国画技法图谱 ,诞生于清代。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
24.D
【解析】唐三彩是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
25.D
26.A
【解析】礼器是古代汉族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绘龙盘及鼍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进入商周社会后,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这时的礼器包括玉器、青铜器及服饰。玉礼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铜礼器种类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最为重要,种类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饭的簋)、酒器(如饮酒器爵,盛酒器尊、壶)、水器(如盥洗器盘、匜)、乐器(如钟、铙)和杂器(罐、箕形器、方形器)。进入秦汉社会后期,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礼仪文明难以为继,从而使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27.A
【解析】游春图作者是展子虔,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和最早的青绿山水画作品。
28.C
【解析】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29.D
30.C
31.A
32.B
33.D
34.D
35.C
36.A
【解析】掷铁饼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37.C
38.B
【解析】这是黑格尔的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
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
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
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
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只有出现在实在里面而且与这实在结成统一体的概念才是理念.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黑格尔的理念既有抽象性,又要求实在性.柏拉图的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不生不灭),黑格尔的理念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艺术的理念与哲学中的概念不同(美与真不同),理念不等于概念,艺术美与哲学逻辑中的真都可视作理念,真作为理念,作为事物的本质、普遍性存在,不呈现于意识;美作为理念,要有指定的存在形式,要在外在世界中实现自己,直接呈现于意识.哲学的真可以作为抽象概念存在,艺术美则不能,只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单凭概念去进行艺术创造.理念不等于客观实在.理念的感性显现,更接近概念所体现的本质,“是从一大堆个别偶然的东西中捡回来的现实”.
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美是理念的外观、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感性显现”同感性事物相联系.理念完满地贯通于感性形象,感性形象无处不表现理念,达到水乳交融的一致.
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
39.A
【解析】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
40.C
【解析】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