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6|回复: 7

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冲刺卷(七)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9 2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初等教育
    B.平民教育
    C.普及教育
    D.义务教育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霍尔
    B.华生
    C.高尔基
    D.格塞尔
    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在12-18岁期间会出现什么问题()。
    A. 勤奋感对自卑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 自主感对羞耻感
    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独特的创造性 B.空间的广延性 C.实践的连续性 D.强烈的示范性
    7、关于问卷编制,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题目不要太多
    B.问题表述要简洁
    C.避免使用让人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用语
    D.要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
    8、美国的( )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 D.狄尔泰
    9、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    )
    A.恐惧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10、用小猫逃出迷笼的著名实验来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斯金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110
发表于 2017-7-10 0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12、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13、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 )
    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理性和感性 D.气质和性格
    14、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
    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
    15、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化传统
    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C.人口状况
    D.社会制度
    1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7、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8、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1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0、利用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B.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紧张和焦虑
    C.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7-7-10 0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 )不同。
    A. 评价目的
    B. 评价时间
    C. 对评价结果的概括化程度
    D. 评价主体
    2、班级学习管理的内容包括( )
    A.提高升学率
    B.制定学习计划
    C.培养自学能力
    D.培养学习习惯
    E.营造学习环境
    3、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技术性原则
    D.艺术性原则
    E.经济性原则
    4、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 孟子
    B. 弗洛伊德
    C. 洛克
    D. 格塞尔
    5、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的作用表现在( )。
    A. 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 发掘人的潜力
    C. 发挥人的力量
    D. 发展人的个性
    E. 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
    A.环境 B.人际关系 C.智力 D.政治体制 E.个性
    7、我国新时期的德育特点有( )。
    A.开放性
    B.全民性
    C. 民主性
    D.变革性
    E.社会主义方向性
    8、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 )价值。
    A.理论 B.实践 C.内部 D.外部 E.个人
    9、“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 )。
    A.禀赋
    B.家庭环境
    C.社会环境
    D.教育环境
    10、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 )。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一级强化物
    D.二级强化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7-7-10 0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_______与_______的综合表现。
    2. 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 (1) __________; (2)学生的人身权。
    3.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
    4.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
    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
    6. 课外活动是学生__________选择参加的活动。
    7.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8. 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9. 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10.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_。
    四、判断题(请判断正误,若错误请简要说出原因。每题1分,共10分)
    1.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2.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3. 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4.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
    5.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6. 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7.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
    8. 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
    9. “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都是注意的外部表现。
    10. 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分)
    1. 什么是说服法?小学德育过程中运用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 教学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
    3. 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4. 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成功体验激励?
    5. 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七、案例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里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  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93
发表于 2017-7-10 02: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主要辨析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的概念。普及教育即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普及教育首先是普及小学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B
    【解析】心理学家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他著名的论断是给他一打儿童和他所需要的环境,他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他所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人。
    3.B
    【解析】略
    4.C
    【解析】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些层面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自己以往的状况、自己的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等。个体综合这些侧面,判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5.C
    【解析】本题关键词是“重要”、“高大”和权威性对应。
    6.D
    【解析】学生对教师具有信赖、崇拜之情,因此,教师必须做出良好的榜样,用自我去感染学生。
    7.B
    【解析】问卷中若使用太多专业术语,会对调查者造成认知困难和情绪上的烦躁。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帮助调查者顺利完成问卷。
    8.A
    【解析】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和法国的布厄迪尔。
    9.A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学生社交恐惧的表现,社交恐惧是学生恐惧症中的常见类型。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除社交恐惧外,恐惧症还包括单纯热怛和广场恐惧。
    10.D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尝试一错误说,他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猫逃出迷笼的实验。
    11.D
    【解析】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
    12.D
    【解析】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有脑力劳动者,也有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可以统治人民,从政。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这实际上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一种表现。
    13.D
    【解析】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方面的发展情况均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人的个性差异创造适当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14.A
    【解析】一国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其教育目的首先适应的也是它的政治制度。
    15.B
    【解析】略
    16.C
    【解析】实践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和求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感知。
    17.A
    【解析】略
    18.B
    【解析】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核心课程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就象包裹在教学内容里的果核一样,又被称为问题中心课程。
    19.B
    【解析】这句话表现出了教师对学生浓厚的爱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0.B
    【解析】适度的竞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学习气氛;但过于激烈的竞争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和焦虑。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7-7-10 04: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需要得出较高的概括性结果以便于进行评比。两种评价的区别不在于主体。
    2.BCDE
    【解析】班级学习管理的内容不包括提高升学率。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是固定的,不因班级学习管理的效果来决定。
    3.ABCDE
    【解析】略
    4.ABD
    【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些都是内法论的思想。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5.ABCDE
    【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6.ACE
    【解析】BD两项也可看做是环境因素的内容。
    7.ABCDE
    【解析】略
    8.ABCD
    【解析】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理论、实践、内部和外部价值。个人价值不是研究课题的价值。
    9.BCD
    【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
    10.AD
    【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极有力的二级强化物。
    三、填空题
    1. 态度、情感
    2. 受教育权
    3. 抽象逻辑思维
    4. 助产术
    5. 康德
    6. 自愿
    7. 儿童权利公约
    8. 宫廷
    9. 思想
    10. 主题班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93
发表于 2017-7-10 05: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判断题
    1. 错误
    《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5. 正确
    6. 错误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7. 错误
    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事情是确定教学目标。
    8. 正确
    9. 正确
    10.错误
    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应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原因,即自己不努力。能力不足是内部不可控的归因,不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简答题
    1.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答:(1)深度加工材料
    (2) 有效运用记忆术
    (3) 进行组块化编码
    (4) 适当过度学习
    (5) 合理进行复习
    3.答: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与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领会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巩固知识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巩固知识的意义在于避免或减少对先前学习知识的遗忘,并且为顺利地学习新知识、新材料奠定基础。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应重视教材的识记与巩固。
    (四)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如完成各种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再从技能发展成为技巧,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此外,运用知识当然不只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它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
    (五)检查知识
    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检查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以便及时改进。
    4.答:(1) 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成功的机会多一些。
    (2) 多肯定学生的成绩,少批评学生的缺点。
    (3) 让学生从事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学习活动,扬长避短。如让有某种长处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等。
    5.答:1)、知觉的整体性: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知觉的理解性: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词的形式把它揭示出来。
    3)、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知觉的选择性既受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又受知觉者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知识经验、观察能力或分析能力等。知觉的选择性与知觉的其它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被选择的知觉对象通常是完整的、相对稳定的和可以理解的。
    4)、知觉的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不论坐在哪一个座位上,我们看到的教室的房门总是长方形的,不会因为观看角度不同造成它在视网膜上像的不同而变成了菱形或梯形。这是形状恒常性现象。不论在中午的强光下或是傍晚的暗淡光线下,我们看到的煤炭总是黑的、粉笔总是白的.国旗总是红的.不会因光照的不同而变化。这是亮度和颜色恒常性现象。知觉的恒常性也是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7-7-10 05: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论述题
    1.答:(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一是间接转化途径。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2.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这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趋势是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3)、课程形式多样化。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
    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今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5)、重视个别差异。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
    七、案例题
    1.答:(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考生可适当发挥,如正确看待个别问题学生,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等等。
    (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对个别问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教育: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说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2.答: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容易培养学生阴暗的人格,这样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班主任的做法极为不妥。
    2)、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班主任)“无事不晓”是通过学生小明出卖同学而做到的,这不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
    3)、新课程倡导“教师是一种灵魂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唤醒”,作为班主任如此要求小明做伤害同学的事,实则为一种畸形教育。
    4)、教师(班主任)此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因为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监视”实为一种不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20 13:37 , Processed in 0.07855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