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 教育自身 B. 教育评价 C. 教育实践 D. 培养的人才质量
2.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组织形式
3.“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 )。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E. 全面发展原则
4. 教育原初的存在状态是()。
A. 生活式教育 B. 学校式教育 C. 科学式教育 D. 灌输式教育
5.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6.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7. 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 农业经济
B. 共产主义社会
C. 现代工业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素质教育
D. 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10、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教育形式简单
2、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3、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 意志 B. 学习需要 C. 诱因 D. 爱好
4、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 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 后期进步较慢
D. 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A. 促进政治民主化
B. 加工政治信息
C. 决定教育领导权
D. 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6、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 )
A. 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
B. 在“生活世界”中认识“科学世界”
C. 只要求“生活世界”,不关心“科学世界”
D. “科学世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 )。
A. 精深的专业知识
B.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 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
D. 科学的方法论知识
8、性格结构是由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系统。其主要心理特征有( )。
A. 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情绪特征
C. 性格的意志特征
D. 性格的理智特征
9、学习包括知识的哪几个过程?( )
A. 获得
B. 转化
C. 评价
D. 实践
10、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