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17广西教师公招《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章节习题册答案及解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7-7-10 07: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德育工作基础
    一、单选题
    1、C
    解析:德育目标:对德育培养学生的何种品质的设想与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较之分目标具有唯一性或统一性特征。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2、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3、B
    解析: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长善救失"中的地位和作用。
    4、C
    解析: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5、A
    解析: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6、C
    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7、B
    解析: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国就是要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等。
    8、B
    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9、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0、C
    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11、C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2、B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13、B
    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4、D
    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15、A
    解析: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
    16、C
    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7、C
    解析: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8、A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需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把他们从原有的品德水平提高到教师所要求的新的品德水平上来解决。
    19、D
    解析: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在德育上,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2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1、B
    解析: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22、D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23、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4、D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5、C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ABCDE
    解析:我国的德育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3、ABCDE
    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4、CD
    解析: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进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7-7-10 08: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5、ABCD
    解析: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ƒ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ƒ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三、判断题
    1、错
    解析: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对
    解析: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进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对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遗传和继承相统一的过程。
    4、错
    解析:我国的德育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第三部分 法律法规
    一、 单选题
    1、D
    解析:1619年,德意志魏玛联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
    2、A
    解析:教师法自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3、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费。
    4、B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5、B
    解析: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6、A
    解析: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立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其内容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7、D
    解析:A、B、C三项所述现象是义务教育法命令禁止的。
    8、C
    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二章第五条规定 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9、A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10、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成年人的年龄是未满十六周岁。
    11、A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12、B
    解析:教育法第九章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C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在校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4、B
    解析:题干中所述现象应该由学校承担责任。
    15、C
    解析: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16、B
    解析: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
    17、C
    解析:教师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18、C
    解析:教育法颁布于1995年,当年9月1日施行。
    19、A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2)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3)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4)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2、ABCD
    解析: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784
发表于 2017-7-10 0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3、ABCD
    解析: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ABCD
    解析: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ABCD
    解析: 第二十六条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判断题
    1、错
    解析:国标,省考,县管,校聘的教师聘用制度。
    2、错
    解析: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是由教师法规定的。
    3、错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教育在校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对
    解析: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场所必须要有安全保障。
    5、错
    解析: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更多2016年广西教师招聘资料关注广西华图教师网(http://guangxi.hteacher.net/) 2016年广西教师面试备考资料:http://bm.huatu.com/zhaosheng/gx/jsms.html
    官方微信:广西华图教师

72_160527103912_150.jpg

72_160527103912_150.jpg

2017年教师招聘QQ交流群:529433195
2017年教师资格证QQ交流群:121584800
联系电话: 0771-2808922
    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2号丽原天际6楼华图教育
    相关推荐》》》
    2016年广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
    2016年广西教师资格证面试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07:47 , Processed in 0.08080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