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面试备考面试真题解析(288)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2 12: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
    近期,有广东网友反映女儿领到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媒体经调查发现,当地教材中确实夹带着大量广告内容。此事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针对学生教材夹带大量广告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教材作为严肃刊物,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权威载体,理应传递知识精华,而不是商业糟粕,在教材中夹杂大量广告是对科学知识领地的侵犯。同时,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广告信息缺乏足够的辨别力,容易受到广告内容的误导,由此可见教材夹带大量广告这种做法有失妥当。
    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广告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混进”正规教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行政垄断。教材出版单位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并定向推广到各个学校,这样就容易造成销售垄断格局,学校必须用,学生必须买,消费者没有任何选择权。同时,这种垄断格局也为广告宣传带来了巨大商机,可以说,谁先抢占教材这块领地,谁将取得优先推广的巨大优势,于是教材难免成为广告商觊觎的对象;其二,谋取利益。由于存在垄断空间,就为官商勾结,权力寻租埋下伏笔,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利益驱动,随意调整中小学教材的内容,添加大量广告内容,获取不义之财。其三,监管失效。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材的销售和使用拥有决定权,而针对这些权利所采取的监管措施却是一片空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本身也是广告投放的既得利益者,在没有健全的问责追究机制下,仅凭自觉,很难杜绝这种行为。
    因此,要想杜绝教科书里夹带广告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强监管,管住人、管住权力。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对涉事的行政部门要一查到底,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对教材定期抽检的长效监管机制。对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执行严格的倒查责任追究机制。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和出版商之间的利益链条,彻底杜绝这种不良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1 04:15 , Processed in 0.06302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