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五)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6-30 00: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为了让各位考生多一点底气、多几成胜算,文都教师资格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易考题”,供参加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童鞋学习参考!
    单项选择题
    1.王某担任某县小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答案】A。对教师提出的申诉的受理机构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王某在某县就职,因此王某的申诉由当地县教育局受理。
    2.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上,《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实行( )原则。
    A.统一管理
    B.分级管理
    C.分工负责
    D.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3.以下不属于教育法的特征的是( )。
    A.国家意志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答案】D。教育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即国家意志性;它为人们提供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即规范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强制性;它以教育方面权利和义务为重要内容,具有普遍性、明确性。
    4.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 )。
    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
    A.保护学生权益
    B.保护教师权益
    C.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D.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6.( )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7.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答案】D。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答案】B。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条例
    【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条例处罚。
    1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3.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 )。
    A.教育计划
    B.教育发展
    C.教育政策
    D.教育惩罚
    【答案】C。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是制定教育法规的基础,也是实施教育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体现,是教育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所以教育法规的制定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
    14.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和公布,在一定时期内( )。
    A.可以随意变动
    B.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改变
    C.不能随意变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D.不能有任何改动
    【答案】C。教育政策有着与其他政策相似的一些特点,其中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制定和公布,在一定时期内不能随意变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15.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和刑事责任
    【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6.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答案】A。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7.教育法规的特点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规范的普遍性
    B.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地方性
    C.国家意志性、民主规范地方性
    D.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普遍性
    【答案】D。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 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从本质上看,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体现;从形式上看,教育法规是以国家意志体现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行为规范。
    1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特殊教育教师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是( )。
    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答案】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答案】C。题干所述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9 02:58 , Processed in 0.0577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