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考点巩固与强化(十)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6-30 0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常考考点,巩固与强化一下大家的复习成果,以便查缺补漏,帮助大家顺利应战!
    德育(下)
    九、德育原则的含义
    是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十、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1.知行统一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第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这方面的自我修养。
    第三,教育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和德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依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稳步前进,而不能冒进。
    第一,要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现有的水平。
    第二,还要掌握受教育者可能的发展状态,使德育要求和方法的选择在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重要不断发扬并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矢。
    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固有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
    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4.爱和民主原则:只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同时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和信赖学生,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
    第二,注重德育过程的民主化,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既通过集体教育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第三,更重视个别教育工作,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教育影响应协调一致,对学生的教育要前后连贯。
    第一,应注意教育影响互相衔接,有计划、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
    第二,要求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一致。
    第三,要谋求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合作,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德育工作模式。
    十一、德育方法及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第一,注意沟通形式的多样化。
    第二,谈话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道德规范的价值。
    第三,还要注意谈话语言的艺术
    2.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
    第一,榜样要植根于受教育者当下的生活。
    第二,不能神话榜样人物。
    第三,运用榜样教育法时,注意适当地体现“德福一致“的价值观念。
    第四,正确对待偶像崇拜现象。
    第五,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身教,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
    3.道德叙事法:“叙事”有两层含义,用做动词时指讲故事,即将某事件用形象的语言叙述出来;用做名词时,指的是叙事者所讲的事件。
    第一,叙事前,有备而来。
    第二,叙事中,运用技巧。
    第三,叙事后,价值引导。
    4.交往实践法:就是对学生日常交往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第一,对同伴团体进行加之引导。
    第二,激发同伴团体交往的动态化。
    第三,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第四,协调交往冲突。
    5.道德讨论法:就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搜集或设计出的某一道德情境,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能感兴趣。
    第二,教师除了要提供道德情境之外,还应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和恰当的标准。
    第三,小组的编制要科学,将不同道德认知水平或阶段的学生放在一起。
    第四,教师也要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调控。
    强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B)。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2.德育具有(D)。
    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B)是动力。
    A.知
    B.情
    C.意
    D.行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B)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A)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二、论述题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家长对老师说的这段话,虽然表明了家长对于老师和学校教育的信任,但却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总体而言,它违背了以下现代教育思想: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 的,还应当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使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家庭是学校教育的 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材料中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这说明该家长仅仅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就能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是片面的。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材料中的家长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学 生作为具有个性和主体意识的个人看待,把他们看做管理的对象,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淡漠。要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应注意如下问题:从观念的层面上 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 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 07:24 , Processed in 0.05157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