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0

2012春福建事业单位考试主观题真题及解析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6-27 23: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春季福建[url=]事业单位[/url]考试主观题真题解析与参考范文
    一个个朴素的故事,抒写看美丽人生的传奇,我们被久久地感动;一颗颗平凡的良心,映照看人间美德的光彩,社会在热情地歌颂;然而,当感动的潮水漫上堤坝,当歌颂的激情澎湃而过,我们是否已经从中积淀了更为丰厚、更具活力的道德资源,是否已经从中开辟出更为清晰、更其宽阔的进步路径,是否已经从中深化出更加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的核心价值?
    面对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伦理底线的下滑,我们心情沉痛地去感叹、愤懑;面对道德尺度的紊乱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我们理直气壮地去质疑、批判;面对生活秩序的失范和世道人心的冷漠,我们满怀希望地去等待、寻找。但是,假如当这一切过后,还是习见的庸常和喧哗,甚至或心甘情愿或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追逐其中乐此不疲,那么,谁来填补价值的虚空,谁来祛除心灵的魔障?唯一能救赎的,还是我们自己......
    请结合给定材料,以“超越感动”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卷面整洁;
    2、字数为800-1000字;
    3、用钢笔或圆珠笔在专用答题纸框格内作答。
    【题目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以“超越感动”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这个主题考生应该都不陌生,与道德建设有关,自2011年下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以后,绝大部分的地方公考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申论话题都选择了文化、道德、社会心态等。因此,考生一要关注国家政策走向,二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以“超越感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因此要有论点、并使用道理或案例论据加以论证,做到分析具体。结合给定材料,有两个意思,一是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观点,二是“抄”材料加于论证。题目要求联系实际,这句话提醒考生不要完全抄材料,条理清楚要求考生做到论点论证有层次。
    写这篇文章,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我们是否已经从中积淀了更为丰厚、更具活力的道德资源,是否已经从中开辟出更为清晰、更其宽阔的进步路径,是否已经从中深化出更加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的核心价值?”“那么,谁来填补价值的虚空,谁来祛除心灵的魔障?唯一能救赎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指明了方向。“超越感动”,也就是感动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积淀更为丰厚、更具活力的道德资源、开辟出更为清晰、更其宽阔的进步路径、深化出更加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的核心价值、从自身着手更好地进行道德建设,这些都是考生可以展开的论点。
    【参考范文】
    超越感动
    24岁的“最美女孩”刁娜在滚滚车流中勇救伤者;“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用左臂接住10楼坠落的2岁女童;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在我们感叹愤懑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伦理底线的下滑、质疑批判道德尺度的紊乱和价值取向的模糊的同时,一个个这样的平凡人物,以他们最淳朴的表情,最平实的动机,最自然不过的举动和表达,告诉我们什么是伟大、无私,我们被久久地感动......
    然,当感动过后,还是习见的庸常和喧哗,那么,谁来填补价值的虚空,谁来祛除心灵的魔障?感动之外,我们该何去何从?
    超越感动,我们不能让渡自己道德的选择,回避自己道德的担当。礼失求诸野,礼失求诸己。你是怎样,社会就是怎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会有这一份良知,都会有这一份感动。正如无数网民所言:不是生活中没有善良,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是,一双双眼睛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生活中的善良,却常常遮蔽、忽略了自我内心中的尘垢。
    超越感动,我们需要从一点点平凡的闪光中,从一次次虔诚的感动中,唤醒我们内心的道德自觉和伦理自信,凝结共同的道德文明和价值信仰,提升我们的道德力量和公民素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建设是内化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生活不待见旁观者,美德也不需要高高在上的评判者。我们最应表达的当是尊重自省,当是自觉地融入他们的行列,努力地跟进他们的脚步,“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
    超越感动,还当超越民间的道德力量,提供制度伦理的支撑。仅有一己的感动是单薄的,仅靠舆论的动员也是不够的。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后果,我们不能期望单纯的道德自律都能独善其身,期望一味的道德教化便将改变一切,我们也难以离开制度的正当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离开环境的熏陶来要求普遍的道德自觉。道德需要规则的呵护,善行需要法治的激励。
    当我们从眼前的感动升华为信念的坚守,落实为道德的践行,推进向制度的建设,社会的道德进步就将拓开更为宏大的价值视野,汇入更为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我们就可以超越停留于感动和歌颂、止步于期盼和寻找层面的局限,让整个社会充满更多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20 07:05 , Processed in 0.06973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