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2

2017中学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二)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除了包含《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公共考试科目以外,还有一门学科知识与能力,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整理了中学《语文学科与教学能力》考试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 李商隐《夜雨寄北》
    C 白居易《观刈麦》 D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
    A 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B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
    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 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 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 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
    A 篆书 B 行书 C 楷书 D 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 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 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 借用场景渲染气氛 D 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叫苦连天。第一次的作业情况是,有人抄作文选,有人抄名字名段,令我欣慰的是有一篇文章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熟”着让我有意识的记住了他的名字,接着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透露出桀骜不驯的性情为了鼓励他继续学好语文,尤其发展出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对该教学叙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练笔与摘抄相结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B.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C.教师关注个别学生发展,忽略了对多同学的写作指导
    D.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答案】C
    1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二段)
    师: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这是写母亲的动作“她现在很听我们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母亲十分依赖孩子
    师:哪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
    生:倒数第二段
    师: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师:“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
    生: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奶奶,应当满足孙子的要求。
    师:很好,那么母亲的这句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注意,文中写到“但是母亲摸摸孙子脑瓜,变了一个主意”,这是思想转变的过程怎么才能表现这个转变过程呢?
    生: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
    对该文字教学实录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让学生读的太多,分析内容有些少
    B.教师无范读,且缺乏对学生朗读指导
    C.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母亲”形象
    D.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D
    13、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B.学生采用自主勾画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效果更好
    C.系统完整的讲解汉字知识能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D.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借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答案】C
    14、阅读综合性学习漫画探险活动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教师将分成故事组、辩论组和模拟探险组进行不同的活动)
    活动一、是讲述探险故事。先每人讲述自己找到的故事然后推荐到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倾听并做出评价
    活动二、辩论探险利弊。辩论组成员找到合适的材料,筛选重要观点和材料,分工整合资料,组合进行演练,其他小组倾听并适时发言,并做出评价
    活动三、设计探险方案模拟探险组成员,广泛查阅探险相关材料设计多种探险方案,在课堂上有条理的叙述方案。
    对该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活动在全班只能做到少数人进行展示,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B.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演练,不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
    C.活动三没有设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能实现学生全员参与
    【答案】C
    15、阅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次特殊的教师节”按要求答题。( )
    (二)创设情境,尝试练习
    1.创设情境:
    两个好朋友在教师节哪天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班主任刘从笑老师,来到学校后得知老师生病住院的消息,于是她们决定购买礼物去医院探望老师,当她们来到礼品店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礼品却出现了分歧,(幻灯展示)究竟该买什么礼物去看老师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
    2.(幻灯展示:各种礼物)
    请同学们认真想刚才这两个同学碰到的问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不仅要说出买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要买,买多少,买什么样的等。
    3.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向同伴表达看法时要注意把问题想清楚,要说清楚,说具体,理由要充分,让别人听得明白。在听别人说话时,专注于谈话对象的谈话,以诚恳的态度倾听。
    同时,还要明确看望老师买东西,要根据老师的岁数、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考虑。
    4.讨论好了买什么礼物,她们来到礼品店购买礼物。她们待敌能不能顺利买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呢?
    (板书:与陌生人交流)
    假设两位同学来到礼品店将遇到以下情况,她们该如何处理。
    (1)如何向售货员询问关于上述礼品的情况
    (2)假如需要的某个礼物缺货怎么办?
    (3)如与售货员出现分歧(比如颜色、数量、价钱等不合适)时,你们又如何处理?
    5.分小组讨论。
    6.学生表演。两个学生表演,同学评议,再请同学表演,再评议。
    对该教学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B.教师限定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能更好规范学生表达
    C.教师强调学生关注具体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其实践能力
    D.让学生依托这个情境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答案】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343
发表于 2018-9-29 2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案例分析题(共有3题,16题20分,17题8分,18题12分,总共40分)
    师:今天老师尝试采用一种开放式教学,我把每一段文字都搭配相应的图片,完整地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根据大家的回答,现场删减文字,让同学们看到,一段丰腴的文字是如何被浓缩为一个中心句的。从第一段开始。
    生: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倘若邀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你还能表达得更简洁吗?
    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就是典范和榜样的意思。这个典范和榜样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第二段!
    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大家看看这个句子的表达有什么问题?
    生:缺少主语,应该这样表达“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第三段。
    生: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师:完美的概括。第四段。
    生: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师:关于这一段还有更好的表述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只说了假山和池沼,而没有说明假山和池沼的特征应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一句和“至于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
    师:还可以省去两个字。
    生:至于
    …….
    师:我们来总结说明文段里的中心句的特征。
    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生:必须简洁。
    生: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
    课文主要内容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串联每段的中心句。
    师:到这里为止,这篇文字的内容已经买明了了,说明文这个“三明治”我们吃了第一口,我们接着再吃第二口,思路明晰。我们学《中国石拱桥》的时候说,茅以升是个好人,特别理解我们初中老师和学生,当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时候,他就给我们送来了一片典范的说明文。本文的作者叶圣陶也是个好人,而且他还当过很多年的小学和中学老师,他的《苏州园林》可以说是说明文里边的“标本”。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围绕中心句写作,还有一点,就是死路特别明晰。请大家通过给这篇文章划分层次,来体会和学习这一点。
    生: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十段为最后一个部分,其余是第二部分。
    师:大家有异议吗?没有,这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我们再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一理。
    生:第二段为一层,其余为第二层。因为第二段是说的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其余是分说。
    师:这里也是一个明显的“总——分”结构,那么,第二段的第二层七段之间,是不是可以继续分出层次来呢。试试看,要说出分层的标准。
    生:3到7段可以为一层,8和9段是一层,因为我觉得前面好像是说的外面,8和9段是说的里面。
    师:可是色彩不一定只有里面有啊。
    生:3到5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好像前面说的是……
    师:答不上来吧?我知道大家的犹豫,同学们试图找到一个分层或者分类的标准,但是找不到。其实这个标准,作者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要依据游览的角度来看,游览者一般首先注意到的是大的方面,然后才是小的方面。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再试试。
    生:3、4、5、6为一段,7、8、9为一段。
    师:同学们的犹豫还因为没有在第二段中找到一个和下面几个段落一一对应的句子。
    生: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语文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之道,始终都是回到文本,沉入文本,细究文本。通过我们的“层层深入”,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明晰了,我们一起来勾画本文的层次。
    16、请评析该教师教学中体现的两个优点。(10分);请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10分)
    【参考答案】
    优点:
    (1)充分体现教师,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本堂课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一步步的提供方法点拨和引导,带领学生逐层深入文章的学习。
    (2)教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组织循序渐进。本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总分的结构以及丰富多彩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通过先让学生压缩语句,概括中心句的方式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再通过对基本内容的分析理清文章的总分结构和说明顺序,这符合本文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对文章逐步把握文章。
    缺点:缺少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本文是典型的说明文。丰富多彩的语言是其典型特征。教师在分析中应通过分析语言来让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征以及一些典型的说明方法,这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8-9-29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学设计题(共3题,19题20分,20题20分,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不尽相同,有叙事,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实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课文导语
    古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喻人,写的比较含蓄。这叫托物言志。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课后练习
    1、背诵并默写此短文。
    2、反复品读文章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文章中称莲为君子,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品质?
    (2)下列这句话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之”具有表示“他她它”,有时相当于“的”,有时作为表示语气的作用。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不作为考试内容。
    学生情况:八年级 50人
    课时:一课时
    教学条件:多媒体设备,可播放视频和音频,演示PPT。
    19、为本篇课文设计一道至少包括4个文言实词学习的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20分
    【参考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的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确定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新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学情三个方面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有关阅读的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以上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透析问题的实质后,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最后很自然地提出“托物言志”的手法。总结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逐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4)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
    (5)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和牡丹?(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
    (衬托——正衬和反衬)
    (探究完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赏析。)
    (分析完课文,马上进入总结环节)
    (6)总结课文:(我会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文仅用119个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莲花的朴素美,文章的语言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美。作者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20 02:34 , Processed in 0.08425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