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回复: 0

中政教育:公基精讲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复制链接]

5887

主题

58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053
发表于 2017-6-24 17: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省农商行考试培训网精心为您提供农商行考试相关信息。关注官方微信(zzexam)精准接收最新资讯。
    中政教育解析: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大纲要求
    1、理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要求。
    3、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掌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内容及其要求。
    4、能够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2、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的结合,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的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表示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生产力是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技术要素的总和。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力诸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系统的重要因素,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是表示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范畴。
    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以及由此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最基本的方面,是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内容。生产关系的这三个方面体现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之中。
    生产关系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社会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是经济基础。那些处于“萌芽”、尚处在生成中的生产关系,或者已经“过时”、已经失去必然性的生产关系,并不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之后,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四个方面。
    ①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就其活动领域来看,它是一种思想政治活动,是一个更为“遥远”的领域。就其表现形式来看,它主要表现为社会与其自身的精神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主观的形式。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识形态形式。前者是制度方面的服务,后者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服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适合于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是起到巩固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起到阻碍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③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平衡性。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看,二者之间并不是直线式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与上层建筑的发展演变,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二者的关系和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上层建筑“超前”于经济基础,一种是上层建筑“滞后”于经济基础。超前或滞后都是上层建筑“偏离”经济基础的表现。
    ④上层建筑的历史继承性。一方面,上层建筑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多方面的借鉴和利用。另一方面,那些失去其经济基础的陈腐的思想观念,对此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也具有持久的或者潜在的影响。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派生的和从属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6 04:03 , Processed in 0.0553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