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1 17: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政府经济管理的具体职能如下:
第一,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调整和控制国民经济的重大结构和基本 方向。
第二,公共品的提供。
第三,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
四、宏观调控目标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维数的目标体系,它们构成一个以终极目标为圆心、层层扩散、环环相扣的靶形结构模型。
处于靶心的目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
从靶心数起,第二层次的调控目标有四个: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由第二层次的四个目标,我们还可以推导出第三层次的具体目标:为实现增加就业,必须做到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控制人口和鼓励创业等。
(二)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是一个目标变量或政策变量。从根本上来 说,它们是一致、统一的,都服从于核心目标,并且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运 行。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目标之间又存在某种矛盾,当政府调控使某一目标优化时,另一目标 有可能恶化。在众多的矛盾当中,最主要的矛盾有两个:一是増长与稳定的矛盾;二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1.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稳定要求保持现有平衡,经济增长要求打破现有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维持原有平衡与创造新的平衡之间的矛盾。
2.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矛盾
经济效率通常定义为产出与投入的比例,经济公平通常定义为贡献与报酬的比例。效率与公平 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劳动就业上:按照效率原则,当经济不景气、企业开工不足时,会造成一部分职工失 业;按照公平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劳动权利,否则就无法作出贡献,也无法获得报酬。其次,在分配问 题上也存在矛盾:按照公平原则,劳动时间是分配个人收人的唯一尺度;按照效率原则,则要求按各种 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资本、土地也要参与分配,而且职工的报酬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劳动贡献,还 取决于劳动在市场上的实现情况,因此,等量劳动在不同的企业获得的报酬也不相同。
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协调宏观经济具体目标之间的矛盾,以实现宏观经济终极目标。
五、宏观调控方式与手段
宏观调控体系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而综合运
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可以分为调控方式和调控手段两个方面。
(一)调控方式
1.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是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直接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其主要方式有定量配给、额度管 理、行政调拨等,实际上是一种超经济的强制性调节。
间接调控是以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再由市场引导企业,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市场参数和经济杠杆,例如利率、税率、汇率、价格等来影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和不断完善,在新旧机制转换期间,两种调控方式的主辅地位可以相互转化,当经济运行比较正常、经 济秩序比较良好时,应以间接调控为主;当经济运行条件恶化、经济秩序混乱时,可以直接调控为主。
2.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
供给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对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的调节,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宏观调控 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平衡,既可以采用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实现,也可以采用增 加总供给的办法实现。
需求调控是通过压缩或扩张总需求的办法,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供求平衡,最有效的办法是压缩总需求。需求调控便于运用价格、利率、税率、汇杠杆的传导作用,实行弹性控制,避免“一刀切”,不仅可以控制需求总量,而且可以控制需求结构。
如何处理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之间的关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短期内,当社会生产能力过剩,资源有闲置时,应把调控的侧重点放在增加需求上;当社会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动员,经济处于过热 状态时,应把调控的侧重点放在压缩需求上。在长期中,则必须发展生产,增加总供给,同时提高收人,扩大总需求,达到总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3.实物调控与价值调控
实物调控又称数量调控,即通过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调控而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平衡。实物 调控是传统计划体制的基本调控方式。
价值调控就是利用价值、货币等市场经济范畴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实行价值调控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内在功能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调控机制应转向以价值调控为主。
(二)调控手段
政府采用经济的、法律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控,首先是为市场运行建立规则并适时调整规则,这些规则大多数是采 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并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来强制执行,使市场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计划手段
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所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各种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主要依据。市场经济的经济计划具有长期性、宏观性和战略性三个特点。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又称市场参数调节、经济杠杆调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调控手段。
4.政府投资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投资形成国有资产,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