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7|回复: 0

行测之“选词填空”同步练习(附解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548

帖子

60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039
发表于 2014-8-9 1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他们将更是人( ) ,更使人( ) ,更使人 ( ) 及 ( ) 关于生活的事吧。
A、凝视,深思,遐想,希翼     B、凝望,沉思,遐想,期翼
C、凝望,深思,怀想,期翼     D、凝视,沉思,怀想,希翼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吾平生未尝以吾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 语之,( )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死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志,( )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A、然,惟,故而,遂     B、然,文,所以,卒
C、然,惟,所以,卒     D、既,又,故而,遂
3.下列一次填入横线出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 。
我们从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识到,人的思维 ( )决定于外界客体的作用, ( ) 外界客体并不直接决定思维,( ) 通过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间接地决定着思维。
A、虽然,然而,而是     B、即使,但是,如果
C、由于,然而,即使     D、虽然,但是,而是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都是( ),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2)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 ),身子顿然请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3)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 ( )”了。
(4)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 ( ) ,到了儿捧着独自走出。
A、完好无缺,豁然开朗,不可一世,狼吞虎咽
B、完美无缺,如临仙境,自高自大,大吃大嚼
C、完好无缺,豁然开朗,夜郎自大,狼吞虎咽
D、完美无缺,柳暗花明,妄自尊大,大吃大嚼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 ( ) 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 ( ) ,看了一肚子气;可是时 ( ) ,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A、大模大样,血气方刚,人微言轻     B、微风凛凛,血气方刚,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年轻气盛,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年轻气盛,人穷志短
【答案解析】
1.D
【解析】这四个词语之间有一个逐级递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先“凝视”。再慢慢进入“沉思”状态。“沉思”可能是对过去的“怀想”,最后变为对未来的“希冀”。“凝望”适用于看遥远的物体,“深思”是进一步的思考,从中得出道理来。而使人陷人“怀想”的状态,用“沉思”更恰当。本题正确答案是D。
2.B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林觉民《与妻书》。然:然而,表转折。卒:副词,终究。
3.D
【解析】由句意可知,本复句第一层是转折关系,第二层是递进关系的复句,正确答案是D。
4.C
【解析】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可一世: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
5.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作者在形容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所以在没有用反语的情况下,此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年轻气盛”强调的是年轻人易冲动。但是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就没有志向了。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正确答案是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8 20:39 , Processed in 0.05922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