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回复: 0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政治说课稿《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8-9-29 20: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大阶段,当我们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教师招聘笔试之后,又迎来了教师招聘面试这一难关,说课是教师招聘面试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大家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说课试讲,文都教师考试网给大家提供整理了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步骤一:导入新课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1、(1)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思维运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在观看 中感觉、 思考、 后讨论、 释疑1、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导入新课题:物质是运动的; 4、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方面。
步骤二: 突破重点一: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1)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欣赏动画 思考、 讨论、 释疑1、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步骤三:化解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情境教学法 2、合作教学法 3、自主探究学习法、1、(1)展示图片“姑嫂塔、老君岩”;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2、(1)展示图片“刘德华”;(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3、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辨认 图片、 阅读、 思考、 讨论、 释疑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 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 (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①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步骤四:突破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学习法 3、感悟学习法1、(1)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情感体验、 思考、 讨论、 释疑1、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系统理解的能力、综合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1、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规律是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②人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的悲观主义。
步骤五: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练习巩固1、合作教学法,引导阅读和使用现有资料 2、感悟学习法,试题精讲知识小结:内容见《新学案》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知识概括、 总结、 思考 分析、 释疑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本框题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
练习巩固: 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题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四、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五、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20 01:43 , Processed in 0.0691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