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9-29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23.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对主人公痛苦、憧憬、多愁善感和愤世嫉俗等情绪的描写,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合乎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其作者是()
A.歌德
B.席勒
C.茨威格
D.格拉斯
24.佛塔是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建筑,最初用以藏舍利和经卷等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塔的是()
2018031910301957723.jpg
25.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下列中国古代乐器中,属于丝类的是()
A.琴
B.竽
C.鼓
D.管
26.在windows系统中,下列程序组可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是()
A.“剪贴板”和“我的文档”
B.“我的文档”和“资源管理器”
C.“剪贴板”和“我的电脑”
D.“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27.在powerpoint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某特定的应用设计模板,在该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C.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D.需要指定其他设计模板
28.下列选项中,与水果和苹果的逻辑关系相关的是()
A.蔬菜和萝卜
B.芭蕉和香蕉
C.柠檬和橙子
D.番茄和茄子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数列“1、3、6、11、()、32”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18
B.19
C.20
D.21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科学课上,张老师指着实验仪器说:“每个杯子底部都有一团纸,谁能将杯子放入水中而纸不湿呢?”
学生马上投入到实验中,他们要么将水槽中的水倒出一些,要么给杯子加上个盖,要么在杯中塞些异物。
对学生给予肯定后,张老师故弄玄虚的说:“不添加辅助材料,把杯子倒着放入水中,纸也不会湿,你们信吗?”同学们个个惊得睁大了眼睛。
学生疑惑道:“倒着放还能不湿?”
张老师:“能。”
学生又动了起来,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失败了……大家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张老师,张老师回以肯定、鼓励的目光。
突然,一个男生喊了起来:“老师,我成功了!没湿!纸真的没湿!”
“老师,我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
趁着大家那股高兴劲儿,张老师话锋一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当然有了,为什么杯子倒扣在水中,杯子都被水没了,而纸却不湿?”有学生急迫地问。
张老师启发道:“大家想一想,你们最初的实验,纸为什么湿了,后来又为什么没湿呢?再动手试一试,仔细观察。”
同学们歪着身,瞪大眼,聚精会神的反复实验着: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纸不湿;倾斜着将杯子放入水中纸变湿;先竖着将杯子倒扣在水中,在将杯子倾斜时有气泡产生,纸变湿。
同学们跳跃起来:“原因找到了,有气泡说明杯中有空气,有空气占据着空间,纸才不湿。”
……
张老师后来在备课本中写道: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的思考质疑,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31.材料:
刚接班的宋老师在班上设置了一个“微语”本,要求同学们各取一个昵称,每天可以在“微语”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同学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在本子上留言,坦陈进入六年级后的心声。
一天,宋老师在“微语”本上发现一个署名为“霜美人”的留言,字里行间透出来失落和伤感,霜美人是谁呢?他(她)怎么了?带着疑惑,宋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字迹,发现霜美人原来是一个大眼睛的女生——李小霜。
经了解,原来小霜自幼父母双亡,从小就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拮据。但小霜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学习之余,她还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舞蹈。
有一天,宋老师对小霜说:“我刚接手咱们班,对同学们不了解,不如你当我的助手,好吗?”小霜爽快地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宋老师对小霜更加关注了,在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学习上严格要求,同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小霜展示舞蹈特长,慢慢地,小霜在“微语”本上的留言渐渐不再显得忧伤了。在协助宋老师的班级工作上,她也很主动,十分负责,人也自信多了。
在学校组织的迎新年联欢晚会上,小霜别具创意的用报纸折叠了一套晚礼服,在舞台上走秀。演出很成功,小霜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宋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32、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数量众多。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汉字莫属,这不仅因为汉子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她产生的那一刻起,汉字就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尽管饱经沧桑,却能同舟共济,共同谱写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评价说:“中国不废除自己特殊的文字而采用我们的拼音文字,并非出于任何愚蠢的保守性。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先秦两汉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的这种特点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虽然汉语词汇后来逐渐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但这种字词对应关系仍是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根基。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早在《论语》中就已出现“雅言”一词。指的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如采用直接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分裂。而汉字i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并不具备精确的表音功能,这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统一,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文字一定要具有能产机制,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重要需求。
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能产性的问题,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性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
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摘编自王立军《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问题:
(1)文中引用高本汉的话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其“适合”具体表现在那里?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在论述“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这一观点时,其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三、写作题
3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被拆,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长久的痛,这一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知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新一轮调查投票,想弥补当年的遗憾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2018文都教师考试交流群:399233613
扫码关注文都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获取教师资格考试资讯!
2017080808595882423.jpg
课程推荐:
名称 | 购买 |
2018031708331942023.jpg
| 点击购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