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8|回复: 0

教招考试应试备考专题:如何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分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820
发表于 2016-6-19 13: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109111005789.jpg

20140109111005789.jpg

  一、教材分析的目的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
  教材分析的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的要求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三、教材分析的内容
  1.教材来源。
  2.结构特点,包含了哪些知识点,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
  3.该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4.对教材的处理,二次开发。
  毛正莲老师点拨:一般做教学设计时,因为具体目标和重难点要参考学情制定,所以教材分析中不提本节的目标重难点,而是将其放在学情分析之后。
  四、教材分析举例
  下面毛正莲老师以高中《信息及其特征》为例,说明如何做教材分析。
  步:说明所用的教材,什么出版社的,什么版本的。
  第二步:分析全书及本章节的内容与结构
  

20140109111017763.jpg

20140109111017763.jpg

  第三步: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为全书章,相对其他章节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个宏观把握,形成整体认识,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分析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及其特征》是章的节,学好本节能为后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同时,本节是本学期的节信息课,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信息课有个良好的印象,和美好的期待,有利于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四步:教材内容特点及对教材的处理
  本节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和概念介绍,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信息的特征”展开。概括性较强,实践性较弱。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补充一些生活中信息的案例,设置一些体验游戏和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材分析在教招中如何考
  在教招考试中,一般会给出一段关于学习内容的文字描述,让画出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图,这就是考察考生的教材分析能力。中公毛正莲老师指出,做这种题首先要对题干中描述的知识内容要很熟悉,才能下笔分析;做到熟悉没有技巧,只能是考生平时要多看教材,要把自己所考学段的信息技术教材整个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就是要知道前面所讲的教材分析“四步走”,笔试中考过的题型是画知识间的层级关系。教材分析完整的“四步走”一般会在教招面试说课中考察到。
  六、真题解析
  

20140109111027628.jpg

20140109111027628.jpg

  中公教育毛正莲点拨:在这个参考答案中,给出了《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也给出了本单元知识“循环结构”在整个框架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前后知识之间的承上启下的关系。在实际考试中可以将画层级关系图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来答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5 14:18 , Processed in 0.07406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