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辽宁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2.【答案】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答案】B。解析:现代心理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它除了研究全人类心理规律的共同性之外,也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这部分内容在西方心理学中通常叫作人格心理学。 4.【答案】C。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知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5.【答案】A。解析:记忆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6.【答案】D。解析: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7.【答案】A。解析:根据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的分类可知,人的心智技能发展是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向无声的“外部”言语逐层过渡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大体经历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无声思维阶段。 8.【答案】B。解析: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是社会个性化的结果,其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9.【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11.【答案】A。解析:课堂教学实际就是师生的一种对话,为了真正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尊重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 12.【答案】A。解析: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3.【答案】A。解析: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或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14.【答案】A。解析:根据迁移性质和影响效果的不同,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5.【答案】B。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一般来说,教学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组织。 16.【答案】D。解析: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育人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导向功能。教学环境的导向功能,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②凝聚功能。教学环境的凝聚功能,主要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③陶冶功能。教学环境的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7.【答案】C。解析: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18.【答案】B。解析:思维品质是衡量人的思维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19.【答案】D。解析:学习障碍是不同学习异常的统称,表现为听、说、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 20.【答案】B。解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个人环境因素、组织环境因素、自主发展因素、职前与入职教育因素。从新教师到专家水平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纯粹依靠外力推动的教师专业化可能会使教师职业获得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必然地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21.【答案】C。解析: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可以涉及有关实践主体(教师)方面的内容;有关实践客体(学生)方面的内容;或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对课堂的事件进行诚实、客观地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可以提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案。 22.【答案】D。解析:教师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研究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23.【答案】B。解析: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从实施教学测评的时机角度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4.【答案】A。解析: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是按照培养人、造就人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教学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和人际关系。 25.【答案】A。解析:复述策略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26.【答案】A。解析:透彻的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 27.【答案】A。解析:创造过程四个阶段:①准备期:主要指发现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掌握必要的创造技能,积累知识和经验并从中得到一定启示。②酝酿期(沉思):对问题和资料冥思苦想,做各种试探性解决。若思路受阻,暂时搁置。③豁朗期(启迪):在酝酿期长时间思考之后,受偶然事件的触发而豁然开朗,产生了灵感、直觉或顿悟,使问题迎刃而解。④验证期:即对灵感或顿悟得到的新想法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之趋于完善。 28.【答案】D。解析:社会性反馈是指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的结果所做的言语形式的评价(如表扬与批评)。比如,“老师说我拼字拼的很好”就属于社会性反馈。象征性反馈是指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的结果所作的符号形式的评价(如分数、微笑的面孔和小红花等)。比如,“老师通常在我的书面作业上画个星或是写个‘A’”属于象征性评价。客观性反馈是指他人对其行为活动结果的正确性所作的评价(如哪些地方对,哪些地方错,哪些地方不太全面或不太合理等)。比如,“在生字测验中我通常没有任何错误,得到满分”属于客观性评价。标准性反馈,是指个体通过了解他人在同一活动上的成绩来评价自己的活动成绩的反馈形式(如名次等)。例如,“我的成绩通常在全班排前10名”就属于标准性反馈。 29.【答案】B。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30.【答案】A。解析:真创造是指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如计算机发明。类创造是相对于真创造而言的,是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如农民造飞机对他个人将是独创,但现实中飞机在天上已经飞了若干年。“鲁班发明锯子”具有首创性,属于真创造。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C。解析:根据巴甫洛夫狗进食的摇铃实验,信号可分为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这两种反射情况。与此同时,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又可以划分为第一信号(具体信号)和第二信号(抽象信号)。 32.【答案】ABCD。解析: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体现在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和改造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上。 33.【答案】ABCD。解析: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普遍性与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34.【答案】ABCD。解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由其心理发展的条件决定的。小学生自身生理发育及其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35.【答案】BCD。解析:注意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6.【答案】ABCD。解析: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 37.【答案】AB。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自我提问、扩展与引申、先行组织者等。分散复习属于复述策略,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38.【答案】ABCD。解析:心理辅导的原则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39.【答案】ABCD。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先进性、示范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奉献性和合作性。 40.【答案】ABCD。解析:教师应扮演下列角色:“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楷模”的角色,“严格管理者”的角色,“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及“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三、判断题 41.【答案】√。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效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和状态扩散。此外,还有功能扩散、因果扩散和词语扩散等。 42.【答案】√。解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和设计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43.【答案】√。解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分类目标是将课程分成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4.【答案】×。解析:运用非言语性暗示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光接触、触摸或体态语言、走近、细小的停顿。没有惩罚。 45.【答案】×。解析:教育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育评价并不起惩戒作用。 46.【答案】√。解析: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的个别差异两大方面。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在结构、水平、发展速度、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非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是指个体在气质和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47.【答案】√。解析:根据小学生记忆的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形象记忆型的小学生,对所感知过的事物的颜色、形状、体积,人物的音容笑貌、仪表姿态,音乐的旋律,自然景观等的记忆效果比较好。 48.【答案】√。解析:个体性格存在差异。一个人的性格总是他全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而且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总是统一的。 49.【答案】√。解析:引起男女学生的课堂行为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如男、女同校教育或男女分校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认识、期望和兴趣,学生的年龄,家庭的社会阶层,人种和种族等。 50.【答案】×。解析: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力缺陷综合症,主要表现是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学习困难。并非是学习与生活管理能力较强。 四、简答题 51.【参考答案】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52.【参考答案】 目前最常用的气质分类方法源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他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1)胆汁质的学生又被称为不可遏制型,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又被称为活泼型。多血质的人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 (3)黏液质又被称为安静型。黏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4)抑郁质又被称为抑郁型。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抑郁质的人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 53.【参考答案】 不同的心理流派对遗忘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产生了不同的学说: (1)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记忆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以詹金斯和达伦巴希为代表的“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3)奥苏伯尔提出“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4)精神分析学派中,弗洛伊德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 (5)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54.【参考答案】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该理论提出伊始,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后在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层级排列的需要系统。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2)安全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3)爱和归属需要 爱和归属需求也成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求,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的需求。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对集体的归属感等。 (4)尊重需要 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5)认知需要 认知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即解决疑难问题的需求。 (6)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其中,前四种需要又被称为缺失性(匮乏性)需要,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又称为成长性需要。 五、案例分析题 55.【参考答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李明出现遗忘,是由于背诵完之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了他对识记内容的遗忘。 语文老师提问李明时,他只背出了前两句,这是由于他没有合理组织复习。合理的组织复习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 第一,复习要及时。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学习完知识后要及时复习。李明虽然背下来了,却没有及时复习,所以会发生遗忘。 第二,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事半功倍。(1)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三种方式协同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李明复习方式过于单一,所以记忆效果不好。(2)让听、说、读、写多感官参与复习活动。李明可以自己朗读给妈妈听,动笔写一写等方式加强复习效果。 第三,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先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学习效果最好。李明只给妈妈背了两遍,没有达到过度学习的最佳次数,所以容易遗忘。 56.【参考答案】 玲玲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属于考试焦虑。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玲玲在考试之前出现脸红头疼,浑身大汗,双手颤抖等行为表现,是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 解决对策: 第一,采用肌肉放松训练; 第二,采用系统脱敏方法; 第三,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玲玲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辽宁教师招聘考试用书《真题大全: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