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七)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 解析:早在400多年前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 2.【答案】√。 解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3.【答案】√。解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 4.【答案】×。解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5.【答案】√。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答案】√。解析:学校应根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教学:①学校在排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②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③教师应控制每堂课的信息投入量。 7.【答案】×。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方向性,人在想象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一直控制着想象的方向和内容。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属于有意想象。 8.【答案】√。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性。 9.【答案】√。 解析:小学生无意注意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10.【答案】×。 解析: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所以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是不同步的。 11.【答案】√。 解析:亚里士多德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12.【答案】√。 解析: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内容一般包含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13.【答案】√。 解析:不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14.【答案】×。解析:最简单的提问是知识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属于高级认知提问。高级认知提问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 15.【答案】√。 16.【答案】√。 17.【答案】×。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调查访问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 18.【答案】√。 解析: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指不但会教而且能够巧教。 19.【答案】×。解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教师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教材、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 20.【答案】√。解析: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教师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 21.【答案】A。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起源说是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22.【答案】C。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就是指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如《世界图解》。 23.【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 24.【答案】C。解析: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授业者、榜样示范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其中作为示范者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事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度德而师之”的意思是凡德行高尚者便可尊其为师。学生往往会“度德而师之”,因而要求教师应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 25.【答案】B。解析: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表明了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作用。故“亲其师,信其道”表明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受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的影响。 26.【答案】A。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27.【答案】B。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28.【答案】A。解析: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29.【答案】B。解析:陶冶法是指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的意思是政教法度之言不如礼乐之声深入人心,体现的是艺术陶冶。 30.【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31.【答案】B。解析:聪明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勤奋指性格,性格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32.【答案】A。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后期,完整清晰的客体永久性已经形成。此时,尽管儿童并没有看见这些物体放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但也能积极地寻找他们认为被藏起来的东西。 33.【答案】C。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老师赞扬某学生助人行为,而使得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属于替代强化。 34.【答案】B。解析:小明将当天所学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以巩固知识,采用的是复述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35.【答案】D。解析:一般能力测验指智力测验,D项符合题意。罗夏克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36.【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行为表现为: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具有外向性的特点。 37.【答案】D。解析: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想象联系起来。因此它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 38.【答案】A。 解析:多元智力理论属于智力理论,不是迁移理论。 ①②③属于迁移理论。 39.【答案】C。 解析:衡量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40.【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①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②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③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41.【答案】B。 解析:学科中心课程论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 42.【答案】D。 解析: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43.【答案】C。 解析: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其中课程目标是其核心部分。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44.【答案】D。解析: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45.【答案】A。 解析:专业知识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46.【答案】A。 解析:童年期和少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一样,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 47.【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强调志向的重要性,强调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得到成长,这体现的教育方法是自我教育法。 48.【答案】B。 解析:测量的效度表示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49.【答案】B。 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 50.【答案】B。 解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霍尔提出来的,这是一种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又称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有孟子、高尔顿、霍尔、威尔逊等。 51.【答案】D。 解析: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给人们的思想意识带来了混乱,对儿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儿童无法得到清晰的价值观,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是注重灌输和规劝,并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价值澄清理论试图通过澄清价值的过程,来帮助儿童减少价值的混乱,提高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能力。 52.【答案】A。 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53.【答案】B。 解析: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所以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 54.【答案】A。 解析:小红花、插红旗属于奖励。 通过奖励来激励学生属于表扬奖励法。 55.【答案】C。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6.【答案】A。 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听到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了;现在我考察一个人,必须言行一致才相信他。 ”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57.【答案】A。 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58.【答案】B。解析:现代教学强调双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强调交互主体性。 59.【答案】D。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后天环境的重要性。A、B、C三项都强调后天环境的影响,D选项强调遗传的重要性,与此相反,所以选D。 60.【答案】D。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1.【答案】B。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意义学习,是因为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相互作用,使新旧知识发生了同化作用,并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62.【答案】A。解析: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普通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63.【答案】B。 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题干所述即体现了共同要素说。 64.【答案】D。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 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65.【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画示意图。 66.【答案】A。 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67.【答案】A。 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68.【答案】C。 解析:下位学习是指新知识是原有概念的一个特例或例证,一般有两种情况:①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后,新知识获得意义,原有的概念本质不变。 ②新知识纳入原有概念后,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会扩大、深化原有概念。如,若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已有知识),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新知识)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在该例中,新学习的内容只是作为已有内容的特例,或只是作为已有内容的证据或例证而加以学习的,因此新学习的内容虽然使已有内容得到了充实或证实,但并未使已有内容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这时的学习就是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如,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新概念轴对称图形时,发生的就是上位学习。 69.【答案】A。 解析:布鲁纳说:“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因此,他认为学生的记忆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70.【答案】C。 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71.【答案】B。 解析: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72.【答案】C。解析:差别感觉阀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73.【答案】C。解析:心理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74.【答案】B。 解析:在精细加工策略中,对简单知识来说,记忆术是常用的策略,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等。对复杂知识来说,主要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利用背景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题干运用的是精细加工策略。 75.【答案】D。 解析: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 76.【答案】B。 解析: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77.【答案】C。 解析: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78.【答案】D。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79.【答案】C。解析:《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80.【答案】B。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81.【答案】A。 解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才能使教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教师教学适合学生能力,而不是学生能力达到教学要求。 82.【答案】D。 解析: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富有人格魅力。 83.【答案】B。解析: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结合或统一的,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杜威有句名言: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84.【答案】C。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85.【答案】A。 解析:小明处于9岁之前的前习俗水平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偷药。 86.【答案】B。 解析: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87.【答案】A。 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 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88.【答案】C。 解析:这个事例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孩子做某件事,是行不通的。 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充分发展个性。 89.【答案】C。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题干描述属于典型的功能固着。 90.【答案】B。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认知过程形成人的复杂行为,并认为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多项选择题 91.【答案】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92.【答案】A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93.【答案】ABCD。 解析: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课堂问题:运用积极的言语与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运用惩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违纪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 94.【答案】ABC。解析:德育的意义主要包括: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95.【答案】BC。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 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由题干描述可知诺贝尔的表现属于激情和理智感。 96.【答案】AC。解析: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学习,是一种低级的外部动机。 97.【答案】AC。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题干中出现的副产品即教育的正向、隐性功能。 98.【答案】ABD。 解析:个体品德是一个结构系统,包括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三大维度。 99.【答案】ABCD。 解析: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包括: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100.【答案】ABC。 解析: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包括: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用书《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汇编及全真模拟试卷》,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