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7|回复: 1

2016年4月16日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5
发表于 2017-7-21 12: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4月16日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试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 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上的 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 )决定的。
    A.生产力 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C.文化 D.人口因素
    3.下列哪位教育家系统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  ( )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卢梭
    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C.开展了班级工作 D.形成了正确的班级舆论
    5.“总数 N=500,样本容量 n=50,求出间隔 500÷50=10,于是每隔 10 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 抽样 50 次。  ”这是采用(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则喜”,所反映的人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两极性
    7.冒失轻率的人遇事不加考虑,只凭一时冲动鲁莽行事,草率地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他们 不假思索,想及早摆脱内心的冲突,这是由于缺乏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某人行为主动性比较差,但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其气质属 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有“客体永久性”是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认为海因茨偷药其实不会对药剂师造成任何损 失,而且他以后可以再把钱还给药剂师,如果他不想失去他的妻子,他就应该去偷药。 儿童这种 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好孩子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D.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11.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
    A.予以批评教育 B.予以劝退
    C.勒令退学 D.予以开除
    12.教育部于 2009 年颁发的规范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规章性文件是( )。
    A.《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程》 B.《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C.《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D.《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办法》
    13.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 )。
    A.单独设班 B.均分到班
    C.混合编班 D.随班就读
    14.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法规规定,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 )。
    A.5 小时 B.6 小时
    C.7 小时 D.8 小时
    15.乡政府依法责令张某按期送其女儿返校学习。  这主要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具有( )。
    A.普遍性 B.免费性
    C.群众性 D.强制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6.文化教育学
    17.非正式群体
    18.幻想
    19.德育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21.简述有效教学的原则。
    22.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中,小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3.教师资格被撤销、丧失的法定情形分别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落实“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5.论述教师职业的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4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老师是某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在他的班级里,气氛轻松,学生们认为他的方法既有趣 又有效。 下面是张老师自己阐述如何运用强化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积极向上的:“我在班上总 是用玻璃球强化学生好的行为。  我有一个空玻璃瓶,当学生表现得好时,我就往瓶子里放一个 玻璃球。 例如,其他老师来我们班讲课或者我们的学生去图书馆时,学生们如果很快安静下来, 安心听讲,我就会给他们一个玻璃球。  我的准则就是他们不能向我要玻璃球,而是我告诉他们 坐姿要端正,进行消防训练时不能说话,这些都是应该做到的。  我一周可能会给全班同学 2—3 次玻璃球,可以说是一种变化的程序。 当瓶子装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一次联欢会,给他们 看一会儿卡通片,我还会给他们带来冰淇淋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强化的作用和原理是什么?  结合该材料谈谈强化对于课堂管理的意义。
    (2)斯金纳在实验研究中所安排的强化程序有哪几种?  哪一种或哪几种效果最好?  在这个 案例中,张老师所采用的是哪一种强化程序?
    (3)结合该材料指出强化物有哪几类。
[NextP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3452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255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2: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年4月16日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小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制度化教 育始于近代。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2.【答案】A。  解析: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为教 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
    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3.【答案】D。  解析: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4.【答案】D。  解析: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答案】C。  解析: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指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 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6.【答案】A。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比较长、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 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常常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使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影响着人的全部行为表现。  例如在舒畅的心境下,会觉得事事顺心,处处快乐。  在悲伤心境中,一切都令人烦恼。
    7.【答案】B。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境,善于分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 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武断。  武断的表现是处事冲动鲁莽,不等到时 机成熟就草率从事。  题干中的描述属于缺乏意志的果断性。
    8.【答案】C。  解析: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 深刻。 他们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 他们与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知心。 他
    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 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比较差,经
    常是别人让他们去做某事才会去做,而并不是他们不想做。
    9.【答案】A。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动 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 9—12 个月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 童视野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
    10.【答案】C。  解析:处于相对功利主义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
    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11.【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2.【答案】B。  解析:教育部于 2009 年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 作,发挥班主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中小学班主 任工作规定》。
    13.【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
    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14.【答案】B。 解析:《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每日学习时 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15.【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 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非选择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
    16.【参考答案】
    文化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等人。  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
    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强调师生的对话。
    17.【参考答案】
    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与正式群体相比,非正式群体 的结构松散,缺乏稳定性,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
    18.【参考答案】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9.【参考答案】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教师对学生进 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三、简答题
    20.【参考答案】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学生(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 定。  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课程的编制 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 系统性。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
    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1.【参考答案】
    有效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以学科内容为载体;
    (3)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基础;
    (4)以学生良好状态为保障。
    22.【参考答案】
    小学生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第四个阶段——— 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这个时期,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能力和成功 之间的关系。 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教师和长辈的认可与赞许。 如果儿童在学习等 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将助长儿童的胜任感,有利于形成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 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遭受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往往是以后学业 颓废的重要原因。
    23.【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 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四、论述题
    24.【参考答案】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 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 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25.【参考答案】
    (1)教师职业具有任务的全面性和艰巨性。  教师要使自己的受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2)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教师当然也需要合作和相互学习,但更多的是独立地开展 工作。
    (3)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成长中的人。
    (4)教师职业具有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正如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5)教师职业具有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  教师的工作价值要转化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 展,以及学生将来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6)教师职业具有工作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一个教师的工作
    所能做到的。 它是教师集体以及各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材料分析题
    26.【参考答案】
    (1)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
    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 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在该案例中,张老师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强化,借以维 持课堂秩序,通过多次强化,就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
    (2)强化的程式是指运用强化的方式。  强化的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程式。  间隔强化又分为时间
    式间隔和比率式间隔,分别又分为定时强化、变时强化和定比率强化、变比率强化,其中变时强化和变比率强化
    最好。   在该案例中,张老师采用的是变比率强化,因此效果很好。
    (3)所有对行为具有加强作用的物体或活动等都是强化物,强化物可以分为食物类,如该案例中的冰淇淋 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实物类,如奖状、玩具、铅笔等;语言类,如表扬等;代币物,如该案例中的玻璃球;喜好的 活动,如该案例中的联欢会、看卡通片等。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8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8 06:32 , Processed in 0.06047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