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7|回复: 2

2017广西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案模板(美术)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15 1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即将毕业(小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美术课堂所学知识,制作精美毕业纪念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布置美术作品展,展示学生个人优秀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制作毕业纪念册,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做事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结合学生即将毕业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制作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纪念册,学生之间不断增进友谊,并能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的实际生活中,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鉴赏能力;而小组合作则能够树立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集体观念,培养自身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制作小学毕业纪念册,布置毕业美术作品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樱桃小丸子》动画片段)、折纸、蜡笔、水彩、剪刀、气球、彩带
    教学方法:欣赏评述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放映颇受小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有关毕业的片段,引起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并制作毕业纪念册对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动画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你们已经六年级了,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呢?
    通过以上设问,顺利引入本课课题,成功导入新课。
    二、新授
    教师展示自己做的纪念册。
    设问:同学们,我们运用美术课所学知识,一起制作毕业纪念册以作留念,好吗?
    教师组织学生每四个人为一组,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一起制作纪念册。在此过程中,教师展示制作纪念册的具体步骤和过程,并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与此同时,不断来回巡视,以便发现并知道学生的不足,进一步加以及时指正。
    三、练习
    教师设问:同学们,拿起你们制作的毕业纪念品,我们一起来展示,好吗?
    通过教师的设问,利用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教师环境,引起学生进一步参与其中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并布置美术展。
    其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或者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策划,挑选作品,布置展览以及参观展览,合影留念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能够进一步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再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为所在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奉献自己的力量,更多地从生活中发现美。
    四、总结体会
    教师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在音乐的伴随中,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纪念品相互馈赠,并将美术布展中的照片与大家分享,策划班级毕业活动。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36
发表于 2017-7-15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初中)
    一、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对艺术形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四、教学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五、教学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六、教学准备: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具: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欣赏回顾导入。播放一组名画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二)、授课:
    1.教师讲解第一部分: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2.教师讲解第二部分: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3.教师讲解第三部分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4.教师讲解第四部分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三)、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四)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7060
发表于 2017-7-15 13: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冈石窟》(高中)
    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中国古代的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并对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即: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的雕塑特点及风格特征等进行整体把握,着重了解云冈石窟的艺术特征,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宗教雕塑进行鉴赏、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对我国古代宗教雕塑云冈石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学生培养了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风尚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刻理解的意识,发展了欣赏评价能力和将艺术与历史融会贯通的能力,能够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感受古代雕塑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古代四大石窟艺术即敦煌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欣赏,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被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深深折服的同时,也对古代劳动人民产生了无比钦佩的情感,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以更加坚韧的步伐迈向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我国古宗教雕塑的欣赏,了解云冈石窟优秀艺术瑰宝的风格特征,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品评鉴赏。
    难点:结合着北魏时期历史时代的背景对云冈石窟的风格特征进行理解,了解艺术作品的产生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等等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功能,即:不仅仅作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呈现,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今天的课题。PPT播放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引导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a. 河西走廊开通后,我国沿丝绸之路出口到其它国家的物品有哪些?
    答:丝绸、瓷器、茶叶……
    b.沿丝绸之路进入我国的文化又有哪些?
    答:佛教
    教师总结: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佛教艺术也在我国开始生根发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佛教艺术有笔画、建筑、雕塑和石窟艺术等。
    (2)教师用导入语导入今天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石窟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云冈石窟”。
    (二)新授
    1、讲述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a.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答: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b.它们开凿的先后顺序与历史文化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敦煌莫高窟开凿时间为四大石窟中最早的,其次是天水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开凿的顺序是沿着丝绸之路的深入进行的,反应了佛教东渐的路径。
    2、讲解
    (1)佛教石窟艺术由西至东,风格上的变化也反应了佛教艺术逐步汉化的进程。PPT展示三张佛像雕塑图片,一为敦煌石窟泥塑、一为云冈石窟雕塑、一为龙门石窟雕塑。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三张佛像在风格特征上的不同点。
    (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交流观点后教师总结:敦煌莫高窟开凿于佛教传入的早期,其石窟造像的风格特点更多的来自印度石窟装饰艺术的风格;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七雕塑的风格特点在西域风格的基础上已经开始逐步的走向汉化;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在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影响下石窟装饰艺术已呈现汉族服饰及容貌的特点,实现了佛教艺术的汉化。
    所以处于过度期的云冈石窟,其风格特征及装饰特点更加的富于多样化,处于转变时期的特点也体现了本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接纳与融合。
    (3)教师展示云冈石窟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云冈石窟的风格特点及窟龛模式进行分析:
    a.云冈石窟中早期开凿的石窟是那几个窟?
    答:昙曜五窟。
    b.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
    c.它们属于什么形制的窟形?
    答:穹窿顶,大佛形制。
    教师总结:大佛窟即是在窟内正壁上雕凿一尊大佛,
    d.窟内装饰雕塑与石窟建筑形态的关系。
    答:装饰雕塑装饰于建筑内部结构上,与建筑结构合为一体。
    教师总结:装饰雕塑依据建筑结构而展开,本身即是结构的一部分,体现了雕塑与建筑的功能性完美的结合。
    3、练习
    通过以上分析,以书面的形式写一篇云冈石窟鉴赏小报告,可从其装饰的风格特点,装饰雕塑造型与建筑空间的关系等等角度进行分析。
    4、讲评
    学生班级内分享自己的观点,相互点评,指出独特之处与不妥之处。
    (三)小结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课下时间,我们可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源探讨一下由最早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到北魏中后期的龙门石窟,佛教艺术是如何在东渐的进程中一步步完成汉化的。
    六、板书设计 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10:37 , Processed in 0.0685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