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回复: 0

2017申论热点话题:写作模拟题(三十五)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4 18: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申论热点话题之写作模拟题(三十五),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要让教育规划提前介入,让教育先行。”省人大代表、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
董广安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尤其是大量随迁子女进入城镇,导致了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入学难”“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前进行科学的教育谋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使孩子入学过程中面临交通压力、安全隐患。董广安建议,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教育规划应与城镇社区建设相结合,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围绕社区建学校或围绕学校建社区。
董广安还建议,加快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城镇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多项措施并驾齐驱,让孩子们均衡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样才能逐渐缓解“大班额”等问题,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请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村教育”这个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在1000字左右。
要求:文题新颖,主题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联系实际,结构完整,语言清新、流畅。
办好农村教育 打造公平起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国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教育问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乏力,造成农村学校生源锐减。许多农村学校,即使在很多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古老学校,在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潮流中也不能免于凋敝的景象。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学校却面临着生源逐年增加,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严峻。
我国农村生源的流失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失去对生源的吸引力,同时城镇化的进程加剧了人口流动,很多适龄生源跟随父母迁移到城镇接受教育。城镇的教育压力要靠农村教育的重新崛起来化解,只有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科学发展农村教育,才能平衡城乡的教育差异。因此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农村教育建设工作,才能为所有的孩子搭建一个人生起点,才能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不仅会造成农村教育的衰落,浪费了农村闲置的教育资源,更关系到农村文化的传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锐减的生源一部分流向城镇学校,一部分辍学打工,流向城镇学校的生源加剧的城镇教育的压力,而辍学打工只会造成贫穷的遗传,缺少人才与吸引力,中国的农村发展将走向恶性循环的深渊。如果不及时拯救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只会愈演愈烈,因为仅剩的生源会迫于从众的心理与尴尬的处境而放弃继续在农村接受教育。
要缓解城镇的教育压力,就要从振兴农村教育入手,而平衡城乡两边的生源就要先平衡两边的教育。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是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要留住生源就要从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的建设上,政府要确保资源的均等配置,实现学校硬件设施配置的标准化,同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好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与农村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实行师资的轮岗制度,做好城镇教师到农村的支教工作,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合理规划社区与公共资源的配置。农村生源分散,而教育资源集中分布,会造成部分生源上学困难,从而导致学生辍学,因此在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要在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基础上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教育补贴发展寄宿制办学模式,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监护以及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等问题。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始终贯穿在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中。农村教育太落后,而城镇化的进程又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子女,同时给子女争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造成了城乡教育面临的目前的资源与生源的矛盾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平衡城乡的教育差距,才能化解这个矛盾,为乡下的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0 00:10 , Processed in 0.0572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