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时政评论:控烟令严与难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7-2 12: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事评论背景:
    京版控烟令实施以来,围绕“严”与“难”众说纷纭。有人调侃,“带顶儿”的地儿不准吸,“露天人密”不准吸,看来除了家里,到其他场所吸烟都有可能挨罚。那么家是吸烟者的后花园吗?看起来并不靠谱。调查显示,相比在外,家庭控烟其实更早也更严,一般人家都有不许在家吸烟乃至不许带满身烟味儿回家的“家规”“家法”。
    时事评论观点:
    控烟,家庭的约束相当给力。许多吸烟者在酒桌上、办公室甚至学校、医院里都吞云吐雾满不在乎,但在家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少吸、不吸,实在按捺不住的,要么跑到阳台推开窗户、要么躲进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吸一会儿,更多的则选择推门而出——到楼道里去吸烟。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扛不住家人的埋怨和抗议,更不愿乌烟瘴气影响妻儿老小的健康。在家“不敢”吸烟是好事,但这“私”与“公”也不过一门之隔,到楼道里吸烟怎么就心安理得、堂而皇之?顾念“家里人”可以做到自律克己,而对“其他人”,哪怕是门对门的邻居、桌挨桌的同事,也时不时忽略无视,好像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不存在了似的,背后的思维方式很耐人寻味。
    不唯控烟,在社会文明领域,“家法”常常严于国法,“私地”的表现往往好于“公地”,这似乎已经成为某种规律。街道上、广场上、公园里、小区里,尽管规定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严禁”“请勿”的标识比比皆是,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攀爬涂鸦之人依然屡禁不绝,可他们一旦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诸般令人反感的陋习立马不治而愈。精心料理“私地”,而任性对待“公地”,只要求随心所欲的权利和自由,而认为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尊重和关照他人利益不是我的义务、不干我的事儿,恐怕正是公德时而不彰,不文明行为难止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场所控烟是转变“烟文化”的契机,更是提升全社会公共意识水位的契机。
    有人说,素质就是不用提醒,那么,文明就是从顾小家扩展到顾大家。费孝通老先生曾以“差序格局”描述乡土中国的社会观念,指出中国人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晕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自己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而规矩法度的执行也会随着这种关系的不同而加以某种程度的伸缩。如今,面对现代社会火热紧密的“新集体生活”,我们迫切要做的,正是打破“差序”,构建一种普遍的标准,重塑“人人自觉遵规守矩、人人自然相善其群”的文化土壤。
    控烟乃民之所愿,“最严”模式从纸上、嘴上落到实处,不仅需要靠“盯”“管”“跟”“罚”,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文化养成过程。掐灭一支烟到底难不难?问问吸烟者在家怎么办也许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3 17:26 , Processed in 0.05793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