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鸿门宴》教案

[复制链接]

21万

主题

21万

帖子

6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2786
发表于 2017-6-30 0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面试也是教师资格考试的一大难关,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文都教师资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说课试讲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
    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
    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
    至于情节,在矛盾的展开中,时松时紧,应学会动用朗读渲染气氛,使听者身临其境。
    放录音第一、三段,让学生细细品味朗读的魅力。
    六、思路小结
    着重阅读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场顺序,分节记忆人物言行,背诵,理清背诵思路。
    三起三落, 情节张弛有效, 波澜起伏。
    玦 项 剑 项 帐 项
    举 羽 舞 羽 闯 王
    增 不 庄 翼 哙 款
    范 应 项 蔽 樊 待
    学生自由朗读。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
    二、拓展探究
    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
    三、课文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多媒体课件显示资料)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因
例句出处释义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
陈陈相因成语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出处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
万事如意成语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赤壁之战》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
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例句出处释义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

    ④举
例句出处释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成语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
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

    ⑤谢
例句出处释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 02:44 , Processed in 0.0815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