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6-27 22:44:28

2014安徽农信社考试:经济知识常考试题二

单选题
    1. 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加 D. 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1. C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种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价格上涨之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它的需求就会上升。故本题选C。
    2.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说明这两种商品属于( )。
    A. 替代品 B. 互补品 C. 独立品 D. 劣等品
    2. B 交叉弹性系数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和与它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如果商品a和b是互为补充的,当b的价格上涨,b的需求量下降时对a的需求也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交叉弹性为负数值。故本题选B。
    3.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
    A. 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B. 需求量小于供给量
    C. 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 D. 需求量与供给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3. B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和作用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与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的数量就会超过在这一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会出现过剩。故本题选B。
    4. 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是( )。
    A. 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B. 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C. 名义GDP=实际GDPXGDP增长率 D. 名义GDP=实际GDP÷GDP增长率
    4. A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可以反映出某一时期与基期相比价格变动的程度。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称为GDP折算指数,即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故本题选A。
    5.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 )。
    A.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 B在既定的价格下,生产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成本增加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成本增加少的产品,也就是说,供给会减少,即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故本题选B。
    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6. 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故本题选C。
    7.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 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B. 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 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故本题选C。
    8. 简单的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
    A. 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 B. 国民收入量等于国民消费量
    C. 政府收入等于政府支出 D. 出口等于进口
    8. A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I=S。投资与储蓄相等是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故本题选A。
    9. 在开放经济下,下列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的是( )。
    A. 国际收支平衡 B. 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 经济均衡增长 D. 消除通货膨胀
    9. B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故本题选B。
    10.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
    A. C B. v C. m D. v+m
    10. B社会总产品划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v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故本题选B。
    多选题
    1. 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刺激消费政策是( )。
    A. 减少税收,增加消费者的消费 B. 降低利率,减少储蓄
    C. 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 增加政府的支出
    E. 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 ABCD在萧条时期,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总需求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失业。增加政府开支一方面直接增加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又刺激了私人消费与投资,间接增加了总需求。减少政府税收也可以扩大总需求。这是因为减少个人所得税可以使个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刺激公司的投资;减少间接税也会刺激消费与投资。
    2. 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非市场活动包括在内 B. 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C. 是一定时期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D. 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E. 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BDE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应注意:(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2)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3)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4)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5)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3.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
    A. 促进经济增长 B. 增加就业
    C. 稳定物价 D.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 加强指令性计划
    3. ABCD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同时,宏观调控目标是与宏观调控任务直接相关的。
    4. 在经济过热时,宏观经济政策应该( )。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增加税收 D. 减少税收
    E. 减少货币供给量
    4. ACE在膨胀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政府应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给量,以便抑制总需求,消灭通货膨胀。减少政府开支包括减少公共工程的开支;减少政府购买;减少转移支付。这样一方面直接减少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私人消费与投资,间接减少了总需求。增加政府税收可以缩小总需求,这是因为增加个人所得税可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减少公司的投资;增加间接税也会抑制消费与投资。
    5. 在“1只绵羊一2把石斧”的等式中,右端的“石斧”( )。
    A. 处在相对等价形式上 B. 处在等价形式上
    C. 是个别等价物 D. 是表现“羊的价值的商品”
    E. 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5. BCD在一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左端的“羊”,通过交换,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右端的“石斧”,用自己的商品价值体现出“羊”的价值,作为个别等价物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注意这一等式的含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安徽农信社考试:经济知识常考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