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省农信社考试:宏观经济学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
在计划管理中采取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两种方式。计划体制改革,就是要从指令性计划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管理为主,即国家计划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
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就是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是指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
3.法律调控手段
4.行政调控手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概念:财政政策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制定的,主要通过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
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这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①通过直接参与分配,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进行调节,使之趋于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②通过财政收支流向的控制对社会总供求结构进行调节,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③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控制,调节初次分配的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是通过财政手段实现的。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①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赤字政策和结余政策可以分别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缩小的功能。
② 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③ 国债;
④ 财政补贴;
⑤ 转移支付。
3.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平衡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1)平衡(中性)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性也不产生紧缩性影响。
(2)盈余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赤字,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的效应。
(3)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规模。
(二)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是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的。
货币政策的作用:
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③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进而调节消费与储蓄的比重;④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⑤通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准备金率: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
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2)再贴现率:调整货币供应总量。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
补充: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是指企业或个人等商业银行客户由于资金需要,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调控机理: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由此银根松动、市场利率下降,资金需求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等于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
3.货币政策的类型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1)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这一政策除在总需求不足时会刺激有效需求增加、促使供需总量趋于平衡外,在其他情况下实行扩张性政策,会造成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3)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
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降低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当经济膨胀时,需要提高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