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省农信社考试:微观经济学一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