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7-6-27 22:42:47

2014安徽省农信社考试:经济习题九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C 5. D 6. A 7. A 8. A 9. D l0. C ll. C l2. C l3. C14. Bl5. C l6. D l7. D l8. C
    二、问答题
    1.成本价格又叫“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指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用字母K表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商品的价值都可分解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公式来表示,即w—c+V+M。剩余价值M虽归资本家占有,但并不需要他耗费什么东西。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剩余价值是被排除在成本之外的。从产品价值中减去M,剩下的(c+V)部分,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家预付资本中实际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即所费资本),它构成商品的成本价格。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利润,这是由本质到现象的“转化”。(1)由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耗费资本的增加额。商品的价值本来是由C+V+M三部分构成,M是由V产生的。但是,当C和V合在一起独立化为生产成本后,M、就表现为商品价值中在生产成本以外的一个增加额,即剩余价值成了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其次,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资本家投人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入生产成本,但是,它们作为物质要素全部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就其实体和数量而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是它们也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2)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4.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而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所以,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剩余价值率越低,利润率也就越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年利润率一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第四,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利润率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缩小分母的数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省意味着生产同样剩余价值只需要较少的预付资本,这样当然也就提高了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成正比。但是,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利润的。
    5.(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特别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异。
    (2)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报酬,这是资本的必然要求。
    (3)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其过程是:资本转移引起资本在各部门分配比例的变化,从而各部门生产比例发生变化。生产比例的变化导致各部门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是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价格变化导致利润率的变化,直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部门竞争才趋于停止。
    6.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现在,商品是以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7. 这一规律产生的条件和二重表现。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个规律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增长同时产生于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积累规律在利润领域中所引起的两重结果。所以,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的“二重性的规律”。
    8.成本价格是资本家之间彼此竞争的基础。对资本家来说,成本价格是至关重要的。精明的资本家无不把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突出地位上。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强弱。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成本价格愈低,竞争能力就越强,便愈有可能击败竞争对手,占领较大市场。为此,资本家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
    9.(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平均利润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它是全部剩余价值按资本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第二,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但是,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仍然起决定作用。第三,从全社会看,在量上,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安徽省农信社考试:经济习题九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