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科目:教育学(第六章)|教师招聘专业课考试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1902年颁布了“壬寅学制”中国第一个学制(未实行)。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04年颁布了“癸卯学制”(实行)。沿袭了日本的学制。
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
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或新学制”以美国学制未蓝本。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