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考试公基备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6)
南京中政教育专家解析:六、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前面已有论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界定和实现所有权及其派生权益的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就其本性看,具有适应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潜能,要使这种潜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能够找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解决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改革日趋深化,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显得更加迫切,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现实。这里分析四种较常见的形式。
1、租赁制
租赁制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把企业的资产有偿出租给职工个人或其他单位使用,国家收取资产使用费。与承包制相比,租赁制中两权分离的幅度更大,经营的独立性更强。这种形式虽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独立性的要求,也不影响资产的公有性质,但却是以公有产权的削弱为代价。所以,租赁制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和农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宜采用。
2、承包制
承包制就是把小型企业承包给职工个人或其他单位,可以采取上交利润承包、减亏承包、利润分成承包等形式,是一种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制体系,解决企业经营方式和利益调节机制问题。承包制虽起过积极作用,但却难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不能解决政企不分问题,也不能满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要求。所以,承包制不宜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只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和公有小型企业。
3、股份制
股份制是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合理经营、按股分红、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着眼于理顺企业的财产关系,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化的状况,与租赁制、承包制相比,无疑是一种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较好形式。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应将股份制作为一种主要的实现形式。
4、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兼有合作制与股份制两种经济形态。合作制是既不同于合伙制,又不同于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是以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内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按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合作制企业是劳动者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外部人员不能入股,这一点与股份制区别开来。在股份合作制经济中,职工既是企业的出资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股份合作制是实行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相结合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使劳动者有了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成为真正的主人。股份合作制特别适用于国有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和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