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du 发表于 2017-6-21 12:03:12

2015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P align=center><STRONG>2015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单项选择题</STRONG><BR>&nbsp;&nbsp;&nbsp; 1.《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 )。<BR>&nbsp;&nbsp;&nbsp;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BR>&nbsp;&nbsp;&nbsp; C.文化功能 D.科技功能<BR>&nbsp;&nbsp;&nbsp; 2.对“狼孩儿”进行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BR>&nbsp;&nbsp;&nbsp; A.顺序性 B.可逆性<BR>&nbsp;&nbsp;&nbsp; C.模仿期 D.关键期<BR>&nbsp;&nbsp;&nbsp; 3.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 )。<BR>&nbsp;&nbsp;&nbsp; A.社会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BR>&nbsp;&nbsp;&nbsp; C.其他国家经验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4.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nbsp;&nbsp;&nbsp;&nbsp; )。 <BR>&nbsp;&nbsp;&nbsp;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BR>&nbsp;&nbsp;&nbsp;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BR>&nbsp;&nbsp;&nbsp; 5.中国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BR>&nbsp;&nbsp;&nbsp; A.陶行知 B.杨贤江<BR>&nbsp;&nbsp;&nbsp; C.毛泽东 D.黄炎培<BR>&nbsp;&nbsp;&nbsp; 6.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该 教育目的论为( )。<BR>&nbsp;&nbsp;&nbsp;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BR>&nbsp;&nbsp;&nbsp;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BR>&nbsp;&nbsp;&nbsp; 7.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 )。<BR>&nbsp;&nbsp;&nbsp;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BR>&nbsp;&nbsp;&nbsp; C.劳动起源说 D.文化起源说<BR>&nbsp;&nbsp;&nbsp; 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 的决定性因素是( )。<BR>&nbsp;&nbsp;&nbsp;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BR>&nbsp;&nbsp;&nbsp;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BR>&nbsp;&nbsp;&nbsp;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nbsp;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BR>&nbsp;&nbsp;&nbsp;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R>&nbsp;&nbsp;&nbsp;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R>&nbsp;&nbsp;&nbsp;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BR>&nbsp;&nbsp;&nbsp;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主导作用<BR>&nbsp;&nbsp;&nbsp; 10.“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nbsp; ”这句西方谚语说明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我们 要做到( )。<BR>&nbsp;&nbsp;&nbsp; A.遵循发展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BR>&nbsp;&nbsp;&nbsp; C.尊重整体性发展原则 D.尊重因材施教原则<BR>&nbsp;&nbsp;&nbsp; 1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BR>&nbsp;&nbsp;&nbsp; A.锻炼法 B.陶冶法<BR>&nbsp;&nbsp;&nbsp; C.说服法 D.榜样法<BR>&nbsp;&nbsp;&nbsp; 1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并对其产生影响,这种效应是( )。<BR>&nbsp;&nbsp;&nbsp; A.从众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BR>&nbsp;&nbsp;&nbsp; C.马太效应 D.晕轮效应<BR>&nbsp;&nbsp;&nbsp; 13.学生将新学的概念“橡皮擦”归到“文具”这一总的概念中,这种学习属于( )。<BR>&nbsp;&nbsp;&nbsp; A.下位学习 B.同位学习<BR>&nbsp;&nbsp;&nbsp; C.上位学习 D.并列学习<BR>&nbsp;&nbsp;&nbsp; 14.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场时的仪态、仪表、眼神、与面试 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 )。<BR>&nbsp;&nbsp;&nbsp;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BR>&nbsp;&nbsp;&nbsp;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BR>&nbsp;&nbsp;&nbsp; 15.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 结构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BR>&nbsp;&nbsp;&nbsp;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BR>&nbsp;&nbsp;&nbsp; C.策略性知识 D.默会知识<BR>&nbsp;&nbsp;&nbsp; 16.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再教学生学习“playing”“coming”就能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BR>&nbsp;&nbsp;&nbsp;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BR>&nbsp;&nbsp;&nbsp;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BR>&nbsp;&nbsp;&nbsp; 17.学生把自己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BR>&nbsp;&nbsp;&nbsp;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BR>&nbsp;&nbsp;&nbsp;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BR>&nbsp;&nbsp;&nbsp; 18.教学中教师讲到重难点时,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是利用刺激的( )。<BR>&nbsp;&nbsp;&nbsp; A.适应 B.对比<BR>&nbsp;&nbsp;&nbsp; C.泛化 D.分化<BR>&nbsp;&nbsp;&nbsp; 19.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 ”“有。 ”“兄弟叫什么名字? ”“明明。 ”“明明有兄弟吗? ”“没有。 ”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 )。<BR>&nbsp;&nbsp;&nbsp;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BR>&nbsp;&nbsp;&nbsp;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BR>&nbsp;&nbsp;&nbsp; 20.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nbsp; 根据加涅的 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学习。<BR>&nbsp;&nbsp;&nbsp; A.言语信息 B.态度<BR>&nbsp;&nbsp;&nbsp;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BR>&nbsp;&nbsp;&nbsp; 21.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BR>&nbsp;&nbsp;&nbsp; A.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BR>&nbsp;&nbsp;&nbsp;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BR>&nbsp;&nbsp;&nbsp;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BR>&nbsp;&nbsp;&nbsp;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BR>&nbsp;&nbsp;&nbsp; 22.在鲜花盛开、草木葱茏的阳春三月,人们常有“花在微笑、草在点头”的愉悦,这种情绪状 态是( )。<BR>&nbsp;&nbsp;&nbsp; A.心境 B.激情<BR>&nbsp;&nbsp;&nbsp; C.应激 D.热情<BR>&nbsp;&nbsp;&nbsp; 23.下列说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BR>&nbsp;&nbsp;&nbsp; A.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BR>&nbsp;&nbsp;&nbsp; B.义务教育实行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BR>&nbsp;&nbsp;&nbsp;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BR>&nbsp;&nbsp;&nbsp;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培养,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BR>&nbsp;&nbsp;&nbsp; 24.学生问:“老师,我考试总是很紧张,怎么办?”老师说:“你学习不够努力,没有复习好,所以就紧张了。 ”从对话中看出这位老师缺乏( )。<BR>&nbsp;&nbsp;&nbsp;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BR>&nbsp;&nbsp;&nbsp; C.实践性知识 D.通识性知识<BR>&nbsp;&nbsp;&nbsp; 25.“坚持真理,奖罚分明”体现了教师的( )。<BR>&nbsp;&nbsp;&nbsp; A.职业良心 B.公正意识<BR>&nbsp;&nbsp;&nbsp; C.教育义务 D.专业荣誉<BR>&nbsp;&nbsp;&nbsp; 26.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BR>&nbsp;&nbsp;&nbsp; A.能力 B.学识<BR>&nbsp;&nbsp;&nbsp; C.态度 D.方法<BR>&nbsp;&nbsp;&nbsp; 27.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BR>&nbsp;&nbsp;&nbsp;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BR>&nbsp;&nbsp;&nbsp;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BR>&nbsp;&nbsp;&nbsp; 2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BR>&nbsp;&nbsp;&nbsp;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BR>&nbsp;&nbsp;&nbsp;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BR>&nbsp;&nbsp;&nbsp; 29.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BR>&nbsp;&nbsp;&nbsp; A.创造性 B.认知性<BR>&nbsp;&nbsp;&nbsp; C.有结构 D.无结构<BR>&nbsp;&nbsp;&nbsp; 30.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BR>&nbsp;&nbsp;&nbsp;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BR>&nbsp;&nbsp;&nbsp;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BR>&nbsp;&nbsp;&nbsp; <STRONG>二、填空题<BR></STRONG>&nbsp;&nbsp;&nbsp; 1.广义的教育应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________。<BR>&nbsp;&nbsp;&nbsp; 2.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新的“三中心”即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和________中心。<BR>&nbsp;&nbsp;&nbsp; 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的关系。<BR>&nbsp;&nbsp;&nbsp;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________学习和探究学习。<BR>&nbsp;&nbsp;&nbsp; 5.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政治)课与________的教学。<BR>&nbsp;&nbsp;&nbsp; 6.迈克卡等人将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统称为________。<BR>&nbsp;&nbsp;&nbsp; 7.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________。<BR>&nbsp;&nbsp;&nbsp; 8.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BR>&nbsp;&nbsp;&nbsp; 9.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________,这样教学才能够促进发展。<BR>&nbsp;&nbsp;&nbsp; 10.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__。 <BR>&nbsp;&nbsp;&nbsp; <STRONG>三、判断题 <BR></STRONG>&nbsp;&nbsp;&nbsp;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 )<BR>&nbsp;&nbsp;&nbsp; 2.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 )<BR>&nbsp;&nbsp;&nbsp; 3.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 )<BR>&nbsp;&nbsp;&nbsp; 4.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BR>&nbsp;&nbsp;&nbsp; 5.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nbsp; ( )<BR>&nbsp;&nbsp;&nbsp; 6.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BR>&nbsp;&nbsp;&nbsp; 7.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BR>&nbsp;&nbsp;&nbsp; 8.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nbsp; ( )<BR>&nbsp;&nbsp;&nbsp; 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BR>&nbsp;&nbsp;&nbsp; 10.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BR>&nbsp;&nbsp;&nbsp; <STRONG>四、简答题<BR></STRONG>&nbsp;&nbsp;&nbsp; 1.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BR>&nbsp;&nbsp;&nbsp; 2.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BR>&nbsp;&nbsp;&nbsp;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BR>&nbsp;&nbsp;&nbsp; <STRONG>五、论述题<BR></STRONG>&nbsp;&nbsp;&nbsp; 请联系实际,论述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BR>&nbsp;&nbsp;&nbsp; <STRONG>六、案例分析题<BR></STRONG>&nbsp;&nbsp;&nbsp; 1.目前,一些学校坚持“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天要 及时复习,做到“不等”“不拖”。&nbsp; 利用周末时间,要把一周内所学内容和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类整 理,每月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学校的这一做法。<BR>&nbsp;&nbsp;&nbsp; 2.科学课上,李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课代表张超同学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哗 作响,李老师忍不住了,想用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来“警告”他,但没想到这些问题没有难住张超, 甚至还有现在还没学到的内容。&nbsp; 这时,李老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 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BR>&nbsp;&nbsp;&nbsp; 李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从此,每逢科学课,张超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雾霾污染等。 李老师也经常给张超提出建议,指导他撰写 小论文。 一学期后,张超撰写的小论文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BR>&nbsp;&nbsp;&nbsp; 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nbsp; 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BR></P>

newdu 发表于 2017-6-21 12:03:29

<P align=center><STRONG>2015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BR>参考答案及解析</STRONG></P>
<P><BR>&nbsp;&nbsp;&nbsp; 一、单项选择题<BR>&nbsp;&nbsp;&nbsp; 1.【答案】B。&nbsp; 解析:“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 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体现了教育对国家政治的作用,说明教育具有政治功能。<BR>&nbsp;&nbsp;&nbsp; 2.【答案】D。&nbsp; 解析: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狼孩儿”的故 事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会影响发展的水平,甚至失去发展的可能。<BR>&nbsp;&nbsp;&nbsp; 3.【答案】C。&nbsp; 解析: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方面:(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制 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首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 育目的。&nbsp; 再次,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nbsp; (2)教育目的还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 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BR>&nbsp;&nbsp;&nbsp; 4.【答案】C。&nbsp;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BR>&nbsp;&nbsp;&nbsp; 5.【答案】B。&nbsp; 解析:杨贤江是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BR>&nbsp;&nbsp;&nbsp; 6.【答案】C。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要从个人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BR>&nbsp;&nbsp;&nbsp; 7.【答案】B。&nbsp;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BR>&nbsp;&nbsp;&nbsp; 8.【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教育对人的 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BR>&nbsp;&nbsp;&nbsp; 9.【答案】C。&nbsp; 解析:题干意在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BR>&nbsp;&nbsp;&nbsp; 10.【答案】B。 解析:“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 ”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引导,但是不可以强求,说 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BR>&nbsp;&nbsp;&nbsp; 11.【答案】A。&nbsp; 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nbsp; 本题 中“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的方法,属于锻炼法。<BR>&nbsp;&nbsp;&nbsp; 12.【答案】B。&nbsp;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BR>&nbsp;&nbsp;&nbsp; 13.【答案】A。&nbsp; 解析:新学习的概念“橡皮擦”是原有“文具”这一总概念的一个特例,因此这种学习是下位学习。<BR>&nbsp;&nbsp;&nbsp; 14.【答案】C。&nbsp; 解析:训练学生刚见到面试官时的外在表现,期望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这利用了首因效 应。&nbsp; 所谓“首因效应”,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BR>&nbsp;&nbsp;&nbsp; 15.【答案】A。&nbsp;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 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nbsp;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题干描述属于陈述性知识。<BR>&nbsp;&nbsp;&nbsp; 16.【答案】C。&nbsp;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nbsp; 他认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仅仅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学习者在这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BR>&nbsp;&nbsp;&nbsp; 17.【答案】B。&nbsp; 解析:试题太难太偏属于任务难易因素,该因素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故选 B。<BR>&nbsp;&nbsp;&nbsp; 18.【答案】B。&nbsp; 解析:放慢语速,提高音调,这能够与其他的话语进行比较区分,这是利用了刺激的对比。<BR>&nbsp;&nbsp;&nbsp; 19.【答案】B。&nbsp; 解析:题干描述表明妙妙的思维不可逆,属于前运算阶段。<BR>&nbsp;&nbsp;&nbsp; 20.【答案】B。&nbsp; 解析:加涅提出了一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萌萌的这种见了陌生人就躲的行为的消失属于态度学习。<BR>&nbsp;&nbsp;&nbsp; 21.【答案】A。&nbsp;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 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BR>&nbsp;&nbsp;&nbsp; 22.【答案】A。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根据题干表述,本题答案 应选 A。<BR>&nbsp;&nbsp;&nbsp; 23.【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七条规 定,义务教育实行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第三十二条规 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BR>&nbsp;&nbsp;&nbsp; 24.【答案】B。 解析:条件性知识是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 理学等知识。 学生考试焦虑时,老师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矫正法。 该老师说 的话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情绪,反而会徒增学生烦恼,说明该教师缺乏相应的条件性知识。<BR>&nbsp;&nbsp;&nbsp; 25.【答案】B。 解析: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 一个学生。&nbsp;&nbsp; 教师公正的内容是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BR>&nbsp;&nbsp;&nbsp; 26.【答案】C。 解析:无论是教师的能力、学识还是教学方法,影响到的只能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 素质上,而教师的态度则更多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 高起关键作用。<BR>&nbsp;&nbsp;&nbsp; 27.【答案】C。 解析:实质教育论更重视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而形式教育论则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形式教 育论和实质教育论是近代教育史上两种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的理论。<BR>&nbsp;&nbsp;&nbsp; 28.【答案】B。&nbsp; 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nbsp; 注意与比纳-西蒙量表相区分,比纳-西蒙量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BR>&nbsp;&nbsp;&nbsp; 29.【答案】C。 解析:一般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 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nbsp; 比如:“1+1=?&nbsp; ”即是有结构的问题,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BR>&nbsp;&nbsp;&nbsp; 30.【答案】D。 解析:在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老师关注的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分配座位,能 够运用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来有效控制课堂行为,同时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 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BR>&nbsp;&nbsp;&nbsp; 二、填空题<BR>&nbsp;&nbsp;&nbsp; 1.【答案】家庭教育<BR>&nbsp;&nbsp;&nbsp; 2.【答案】学生(儿童)<BR>&nbsp;&nbsp;&nbsp; 3.【答案】平等<BR>&nbsp;&nbsp;&nbsp; 4.【答案】合作<BR>&nbsp;&nbsp;&nbsp; 5.【答案】其他学科<BR>&nbsp;&nbsp;&nbsp; 6.【答案】认知策略<BR>&nbsp;&nbsp;&nbsp; 7.【答案】意义识记<BR>&nbsp;&nbsp;&nbsp; 8.【答案】具体运算阶段<BR>&nbsp;&nbsp;&nbsp; 9.【答案】现有的发展水平<BR>&nbsp;&nbsp;&nbsp; 10.【答案】班杜拉<BR>&nbsp;&nbsp;&nbsp; 三、判断题<BR>&nbsp;&nbsp;&nbsp; 1.【答案】√。&nbsp; 解析:《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BR>&nbsp;&nbsp;&nbsp; 2.【答案】×。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 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而教学计划是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的关于教学工作如何实施的 文件。<BR>&nbsp;&nbsp;&nbsp; 3.【答案】×。解析: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 遗传、主观能动性等在人的发展中也起着作用。<BR>&nbsp;&nbsp;&nbsp; 4.【答案】√。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BR>&nbsp;&nbsp;&nbsp; 5.【答案】×。&nbsp;&nbsp; 解析: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较为持久,比如个体学会吃饭、学会说话,在没有大的变故下这种技能是一直都会发挥作用的。<BR>&nbsp;&nbsp;&nbsp; 6.【答案】√。&nbsp; 解析: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BR>&nbsp;&nbsp;&nbsp; 7.【答案】√。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 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等,其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前提,组 织和培养班集体是中心环节。<BR>&nbsp;&nbsp;&nbsp; 8.【答案】×。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 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BR>&nbsp;&nbsp;&nbsp; 9.【答案】×。 解析: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它克服了班 级授课制不能因材施教的缺点,但这并不说明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nbsp; 分组教学还存在诸多缺点。<BR>&nbsp;&nbsp;&nbsp; 10.【答案】×。 解析: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学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 为主。<BR>&nbsp;&nbsp;&nbsp; 四、简答题<BR>&nbsp;&nbsp;&nbsp; 1.【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 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建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BR>&nbsp;&nbsp;&nbsp; 2.【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 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 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②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练习。 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 足的积极结果。<BR>&nbsp;&nbsp;&nbsp; 3.【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应做到: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减少 机械记忆的使用;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 方式,提高加工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BR>&nbsp;&nbsp;&nbsp; 五、论述题<BR>&nbsp;&nbsp;&nbsp; 【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知识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 性的知识的加工过程。 直观是理解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没有这个起 点,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死记一些空洞的概念或法则,而对概念和法则所反映的实际事物一无所知,甚至会产生 严重的曲解。&nbsp;&nbsp;&nbsp;&nbsp;&nbsp;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如下方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BR>&nbsp;&nbsp;&nbsp;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真切,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BR>&nbsp;&nbsp;&nbsp; 实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但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BR>&nbsp;&nbsp;&nbsp; 如在关于花的知识与实物辨认测试中,接受实物模象教学方法(即采用挂图学习)的学生测试效果优于接 受实物直观教学方法(即直接观察实物)的学生测试效果。 当处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时,往往遵循以上原则。 而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单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则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是有必要的。<BR>&nbsp;&nbsp;&nbsp; (2)加强词与形象配合:为了增强直观效果,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nbsp; 先观察目标,再辅以确切的词语表述,<BR>&nbsp;&nbsp;&nbsp; 再次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结合的方式。<BR>&nbsp;&nbsp;&nbsp; (3)应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有效观察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感 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BR>&nbsp;&nbsp;&nbsp;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 的观察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BR>&nbsp;&nbsp;&nbsp;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可以让学生调动视觉、触觉等参与其中。<BR>&nbsp;&nbsp;&nbsp; (6)由于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 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BR>&nbsp;&nbsp;&nbsp; 六、材料分析题<BR>&nbsp;&nbsp;&nbsp; 1.【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nbsp; 24 小时内复习所学的知识容易记 牢,8 小时之内及时复习效果最佳。&nbsp; 心理学家分析,一个英语单词只有在大脑里停留 7—12 次才能被记住,所以 知识不要希望背诵一次就能记住,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重复复习,才能达到真正的记忆。<BR>&nbsp;&nbsp;&nbsp; (2)现代教育论认为,方法来自对学习行为过程的不断总结,不会总结和不会做计划都是不会学习的表现,<BR>&nbsp;&nbsp;&nbsp; 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完善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学习需要总结,需要反思,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BR>&nbsp;&nbsp;&nbsp; (3)“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方法,利用了遗忘规律,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过 程,大幅提高学习效果。<BR>&nbsp;&nbsp;&nbsp; 2.【参考答案】<BR>&nbsp;&nbsp;&nbsp;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 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该原则时,需要做到: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BR>&nbsp;&nbsp;&nbsp;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nbsp; 李老师在知道张超同学学习能力很强以后,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他进行指导,这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充分运用。<BR>&nbsp;&nbsp;&nbsp; (2)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做到:<BR>&nbsp;&nbsp;&nbsp; ①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BR>&nbsp;&nbsp;&nbsp; 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BR>&nbsp;&nbsp;&nbsp; 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BR>&nbsp;&nbsp;&nbsp; ④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P>
<P>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中公2017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专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教育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验)》,欲了解更多内容,<A href="http://mall.newdu.com/Category_245/Index.aspx" target=_blank>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A>。</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