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P align=center><STRONG>2011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BR>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BR>(满分:100分)</STRONG></P><P><BR> <STRONG>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BR></STRONG>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BR> A.70周年 B.80周年<BR> C.90周年 D.100周年<BR>2.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BR> 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BR>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BR>3. “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的( )。<BR> A.终身性 B.公平性<BR> C.大众性 D.未来性<BR>4.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BR>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BR>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BR>5.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BR>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BR>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BR>6. 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 )。<BR>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BR>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BR>7. 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R>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BR>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BR>8. 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 )。<BR> A. 50% B.100% C.150% D.200%<BR>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BR>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BR>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R>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BR>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BR>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BR>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BR> A.自制性 B.自觉性<BR> C.果断性 D.坚持性<BR>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BR>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BR>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BR>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BR>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BR>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BR>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R>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BR>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BR>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BR> A.深思型 B.场独立型<BR>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BR>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BR>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BR>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BR>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BR> A.定势 B.正迁移<BR> C.记忆 D.负迁移<BR>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 )。<BR> A.活动性 B.独创性<BR> C.目的性 D.变通性<BR>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BR> A.说理法 B.榜样法<BR> C.陶冶法 D.锻炼法<BR>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BR>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BR>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BR> <STRONG>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BR></STRONG>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 )<BR>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 )<BR>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 )<BR>4.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BR>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BR>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 )<BR>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BR>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BR>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 )<BR>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 )<BR>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 )<BR>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 )<BR>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 )<BR>14.受教育权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 ( )<BR>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 )<BR>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 )<BR>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BR>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 )<BR>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BR>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 )<BR> <STRONG>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BR></STRONG>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R>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BR> <STRONG>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BR></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一)</STRONG></P>
<P><BR> 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此外,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用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BR>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BR></P>
<P align=center><STRONG>(二)</STRONG></P>
<P><BR>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BR>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BR> <STRONG>五、作文题(本大题20分)<BR></STRONG> “今天你感到幸福吗?”“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BR>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BR></P>
<P>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华图名师预测试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A href="http://mall.newdu.com/Category_64/Index.aspx" target=_blank>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A>。</P> <P align=center><STRONG>2011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BR>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BR>参考答案及解析</STRONG></P>
<P><BR> 一、单项选择题<BR> 1. C[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所以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BR> 2. B[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提供了现实基础,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BR> 3. A[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意即终身学习,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终身性。<BR> 4. 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有:(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BR> 5. 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BR> 6. C[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的广度就越小。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故本题选C。<BR> 7. B[解析]模像直观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BR> 8. C[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程度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BR> 9. 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BR> 10.A[解析]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与设计是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BR> 11.A [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被情绪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会惊慌失措,畏缩不前。<BR> 12.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拉;对学生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灌输。这体现的是启发性教育原则。<BR> 13.D[解析]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九种类型:言语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逻辑一数学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 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一节奏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肢体一动觉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内省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以及存在智力(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BR> 14.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1)学科小组,(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BR> 15.C[解析]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有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但却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故本题选C。<BR> 16.A[解析]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该类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故本题选A。<BR> 17.B[解析]由题中“更容易”可知,英语的学习对德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而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BR> 18.B[解析]首先排除A、C两个选项。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而独创性是指不同于别人的思维,创新性地提出见解,题中所述即为独创性的表现。<BR> 19.D[解析]首先排除A、B两项。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本题所述“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为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故本题选D。<BR> 20.A [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尊重,让当事人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可以自由做决定,可以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可以享受个人的权益并保护自己。而这正是题干中所述“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所缺乏的,故本题选A。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BR> 二、判断题<BR> 1. √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的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BR> 2. √ [解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BR> 3. ×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BR> 4. √ [解析]略<BR> 5. √ [解析]略<BR> 6. X [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和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BR> 7. ×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BR> 8. √ [解析]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BR> 9. √ [解析]知识、技能往往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比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慢。<BR> 10.× [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BR> 11.× [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获取间接经验。<BR> 12.√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问答法又叫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BR> 13.√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寻求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BR> 14.√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BR> 15.× [解析]定势使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BR> 16.√ [解析]在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BR> 17.× [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是有必要的,也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BR> 18.× [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BR> 19.√ [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被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就被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BR> 20.×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等。<BR> 三、论述题<BR> 1. [参考答案] (1)教师应确立正确的学生观<BR> 学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受到自己意识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问”的权利,充分享有“读”的时间,充分享有“讲”的机会,充分享有“做”的过程;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BR> (2)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BR> 教师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及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教师应该把表扬、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她)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教师应该把竞争带进课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BR> (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正确看待学生的思与行,重视对违纪学生的妥当处理<BR> 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应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批评时力求对事不对人,注意选择好的方式和时机,要努力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她)的批评和表扬都是出于真诚,出于对他(她)们的关心和爱护。对待违纪的学生,教师也要本着热爱、尊重,时刻想到他(她)们还是一个孩子,从而耐心地引导他(她)们认清错误和改正缺点,对待他(她)们要灵活机动、讲究策略,切不可简单粗暴。<BR> (4)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BR>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教师的备课到教学的实施,从教师的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到因材施教、全面育人无不需要教师的机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把握好教育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学习。<BR> (5)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BR>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都会成为学生观察、注意、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BR>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BR> 2. [参考答案]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学习规律等。<BR>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前,提供“不过河知道河宽,不爬树知道树高”的背景,让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等。<BR>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所需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所以对于简单的作业,教师要告诉学生谁都可以完成,而且都可以做对。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则教师要告诉学生,作业有一定困难,需要认真坚持,并且进行一定的复习才能完成。以此来激发学生适当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BR>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利用作业、考试、上课问答、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哪些知识学懂了、哪些知识没有理解到位、哪些知识理解错误、哪些知识需要补充等。多表扬学生,因为表扬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完后,教师对于考得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同时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即使考得不是很理想也要进行表扬;而对那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也要肯定他们的付出,要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取得进步的。<BR>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功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竞赛,比如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出解题的思路,哪些同学回答得最好,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的表现最棒等。<BR>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还要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或者使用的方法不当,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就会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BR>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结合所教课程,将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心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BR> 四、案例分析题<BR> (一)[参考答案]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R>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模式,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BR>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的要求。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BR>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BR> (二)[参考答案]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的学习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小明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这样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BR> 五、作文题<BR> [要点提示]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是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例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BR>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BR> 第三,作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切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P>
<P>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用书《历年真题详解及华图名师预测试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欲了解更多内容,<A href="http://mall.newdu.com/Category_64/Index.aspx" target=_blank>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A>。</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