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27)
11.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知
B.活动和交往
C.实践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2.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学科活动
1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4.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 )
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
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
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
15.一个人只要有( ),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B【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12.C【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13.C【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14.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
15.D【解析】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