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考点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出题类型:单选题】(一)示范性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创造性
1.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2.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
3.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4.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三)复杂性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2.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
3.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4.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四)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五)长期性(延续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
二是,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
(六)劳动效果的隐含性(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显现。
【2015下真题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答案:B
【2015上真题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