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36)
6.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间隔强化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的观点。
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
8.对教学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B.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C.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
D.教学就是智育
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A.只采用说服教育法即可
B.可以采用适当体罚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10.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参考答案及解析:
6.B【解析】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
7.C【解析】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专家点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各种:题型都出现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包括:(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基本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先天遗传素质,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外:铄论。代表人物:洛克。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8.D【解析】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而素质教育则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协调、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学就是智育”是对教学意义的片面理解。
9.C【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在实施说服教育法的同时应该结合纪律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0.C【解析】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向。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敏感,教师更要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多鼓励,少批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