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18)
1.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2.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
A.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D.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3.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2.A【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专家点拨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力量的根本源泉。义务教育这一知识点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在历年考试中出现。考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点有:义务教育的概念、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3.C【解析】诊断性测验是针对某一单元而设计,为了调控教学方向的测验。
4.B【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所以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特征进行。
5.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方向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