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2)
6.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9.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
10.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参考答案及解析:
6.C【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善于激发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谬误走向真理,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7.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组织劳动。能比较自然地了解到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能力、兴趣及习惯特征,例如,在上课时观察学生上课的情绪、注意力,回答问题的情况,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质量、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及对各门课的兴趣等。
8.A【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9.D【解析】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专家点拨品德的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题型出现较多。品德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一定性;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10.B【解析】学习需要是指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