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4:13:11

2016年《综合素质》必备考点之教师职业道德(二)

  六、《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一)制定目的及意义
    目的: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保障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意义: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基础教育更好地实现“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的发展”的转变。
    (二)内容解读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有7章22条。《规定》对班主任的配备与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进行了规定。
    (三)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
    二是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
    三是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五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六是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七是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
    八是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九是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七、教师的职业行为
    教师的职业行为主要包括:思想行为、教学行为、人际行为和仪表行为等。
    (一)教师的思想行为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2.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3.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为人师表。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5.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宣传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
    1.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2.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3.精心编制练习题,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
    4.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5.语言清晰流畅,简明准确,板书规范、内容简练。
    6.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对学生热情,有耐心,不讽刺挖苦学生。
    7.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进度要求,不随意增减内容、加堂,不占用学生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师的人际行为
    1.教师与学生之间——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以师生关系谋取私利。
    2.教师与同事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平等相待,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3.教师与领导之间——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遵守纪律,顾全大局,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4.教师与家长之间——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经常家访,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教育学生。
    (四)教师的仪表行为
    1.衣着整洁,朴实大方,符合职业特点,体现教师为人师表的好形象。
    2.举止稳重大方,切忌轻浮粗俗,拘谨呆板。
    八、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2.尊重学生
    首先,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最后,要始终信任学生。
    3.了解学生
    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其次,克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
    最后,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5.严格要求学生
    首先,严而有理。
    其次,严而有度。
    再次,严而有恒。
    最后,严而有方。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3.尊重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尊重
    2.理解
    3.协作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尊重
    2.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综合素质》必备考点之教师职业道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