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4-11 14:05:34

2017银行秋招《宏观经济学》考点: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

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
    1、理论的创立: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对古典货币数量论做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从这个方程看,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数量T对产出量通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对 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比例是1/V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缺陷。
    2、货币数量论:
    价格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P=MV/T
    3、货币需求数量论:
    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货币需求决定于:
    (1)名义收入水平PT引致的交易水平
    (2)经济中影响人们交易方式、决定货币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M = 1/V • PT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1/V
    【小试牛刀】
    (多选)费雪方程式中P取决于()
    A. M      B. V      C.T    D.k
    【解析】ABC 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能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的取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银行秋招《宏观经济学》考点: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