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中公 发表于 2015-9-21 16:26:43

申论指导:命题人眼中的作文立意是什么样的?

正如许多考生所了解,申论的大作文是不可以“任性”而为,而是有立意与表达内容方面限制的,考生若按照自己的意愿天马行空进行写作,很容易偏离主题,从而获得一个“惨不忍睹”的分数。故而,对于曾经“折戟”在申论科目的不少考生而言,每每写完一篇千字文章,本应充斥着兴奋的心中却总被惶惶不安取代:作文立意是否符合命题要求?要破解这一问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还需要还原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申论作文的主题,是命题人在选取材料和设置题目时的依据,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去推理主题。
一、解读材料
以2014年国考地市级的大作文为例: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本题以门罗话语“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来提示作文立意。既要结合材料,又要思索那句话,把二者结合起来。因而,我们需要在理解材料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思考,确定写作立意。
我们先来看给定资料:
材料一:公务员小邹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材料二:面对灾害后民众心理恢复的心理援助活动
材料三:F市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大事记
材料四: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
材料五:国家通过心理疏导机制、法律条例的建立解决心理问题
材料六: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因为幸福始终充满缺陷
材料通篇都是在讲心理健康,就是最后一则材料提到了幸福观(“幸福始终充满缺陷”),所以最终确定的立意一定要能够将心理健康与幸福观结合起来,具体如何结合,结合的方式又是什么,就要根据题目进行进一步细化。
二、结合材料与题目
由于题目不仅要求结合材料,还需要结合对题目话语的思考,因而考生不仅要思考题目中的话语给我们所带来的启示,也应该将这种得到启示的过程体现在文章写作中,即文章写作首先应从解读话语入手,阐释自身理解,进而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体验,揭示话语之中的启示道理。
门罗话语“幸福始终充满缺陷”,并不难理解,它说明了要正确看待幸福,但是具体分析的角度我们尚缺少把握。因此,需要结合刚刚梳理材料的内容,得到心理问题与价值观念协同思考的思路,即应认识到我们面对幸福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渡过青年的迷茫期,是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解决的,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是需要外力(如教育、法律等)引导的。
最终,我们形成立意与总论点是政府通过教育与制度的创立,让人们认识残缺、接受残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从而远离心理问题。而文章的结构提纲如下:
第一段:结合对门罗的话语理解,提出总论点——幸福是有缺陷的
第二段:列举当今社会心理疾病现状,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必要性
第三段: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从政府角度说可以实行教育手段
第四段: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第五段:结尾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由于命题人命制申论试卷时,会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材料的选择,所以每套申论试题的主题都是唯一的,所以使立意的选择不偏离主题,便是考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公教育专家相信,考生对材料和题目中命题人所透露出的信息进行琢磨,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http://xlgl.offc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指导:命题人眼中的作文立意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