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解析一
1、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
D.必然会发生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A.意识是第一性的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C.物质是第一性的
D.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西欧和北美的国际资本市场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5、()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生产要素
D.生产方式
6、我国倡导并奉行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是()。
A.互不侵犯
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互不干涉
D.平等互利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的是()。
A.改革开放
B.党的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A.南方谈话
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人民民主专政()。
A.是一种专政而不是一种民主
B.是一种民主而不是一种专政
C.是一种对全体公民的民主
D.是一种新型专政的国家制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流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可以作为贮藏手段。当金属货币的数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量时,一部分金属货币便退出流通,被贮藏起来,因而不会贬值。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故正确答案为C。
3.
【答案】B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本题正确答案为B。
4.
【答案】A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C、D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致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发生调整和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6.
【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它是建立和发展国家正常关系的先决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
【答案】C
【解析】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题正确答案为C。
8.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
【答案】A
【解析】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进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多方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并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
【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它是一种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