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及解析(九)
1.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很不平,执意拉着我去_____说我考试作弊的主考老师。A.问讯 B.诘责 C.讯问 D.询问
1.【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平”、“执意”可知,横线处应填具有质问、谴责意味的词语。“问讯”指打听、问候,“讯问”指严厉盘问、审问,“询问”指征求意见、咨询打听,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题意。“诘责”指诘问谴责,其中“诘”表追问、责问的意思,用在题干中可表示向主考老师追问缘由,讲清情况,符合题意。故B为正确答案。
2.在报道冲突的背景情况时,平衡(不偏不倚)的立场特别重要。一定不能蓄意地操纵事实以有利于一方的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然而,这种平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尽量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是正当的。如果所有的媒介都接受这种对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公众将会得到一种重要印象,就是冲突的每一方都有基于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这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常识相矛盾的。
下列最能够表达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的是( )。
A.平衡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一个事件的背景,其中冲突的所有各方都有平衡的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B.我们的生活经验表明,确实存在由于不公正而引起冲突的事例,其中一方明显是错误的
C.平衡的报道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因为对平衡的判断必然是主观的
D.平衡的报道要求无偏见地揭露所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就像公正地报道冲突各方的观点一样
2.【答案】D。解析:整段话阐述的是对平衡报道的正确理解及其重要性。句强调平衡立场的重要性。第二句强调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第三句说平衡不能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掩饰不公正是正当的。第四句论述如果媒介都接受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就会误导公众认为每一方都有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A项与文意相悖,B、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强调要无偏见地揭露不公正现象,做到平衡报道,是这段话的主要观点。
3.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不能随心所欲。
A.标准 B.准则 C.准绳 D.标的
3.【答案】C。解析:“标的”比喻目标或目的,显然词义与语境不符,可排除D项。“标准”指衡量、区别事物的准则。“准则”指应遵守的标准、原则。“准绳”比喻衡量行为的准则或标准。“标准”和“准则”的含义比较泛化,而“准绳”的词义具体到“行为准则”,与题干中的“想问题,办事情”相对应,且“以法律为准绳”属于固定搭配,故正确答案为C。
4.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 )。
A.因为我们不敢想,所以我们总不能成功;因为没有梦,所以无法实现梦想
B.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意识和胆识
C.要想成功,就需要加强我们的想象力
D.只要想成功,我们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
4.【答案】A。解析:这句格言讲的是我们要想成功、实现某个目标,必须要先树立理想,要先有梦想。A项是对格言的准确理解。B项不符合题意,属于无中生有。题干强调的是要先树立理想,有目标,而C项强调的是想象力,所以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表述错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