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判断推理 :反向验证在手 难题不再有
前提型题目在每年的考试中基本都会出现,可见这类题目还是比较热门的。那什么叫做前提型呢?简单言之就是题干给出一个条件和一个结论,然后让考生补充一个选项,能够使题干的结论成立。其实质就是选取一个选项必须使得题干的结论成立,其问法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形式:1.上述的结论成立还需补充一下哪个条件?
2.要得到上述的结论,必须补充的前提是什么?
3.要使上面的推论成立哪个条件(不)是必须的
通过问法,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前提型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指我们筛选的答案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那必要条件我们在学习假言命题时也谈到过,它是指一定会发生,没它不行的条件,而我们的反向验证法其实就刚好是运用了必要条件的思想。
那到底反向验证法该如何运用呢?即把题干所给的某一个选项否定掉,将否定的该选项代入题干进行推理,若题干的结论随着改变了的选项而改变,那就恰好说明了没有该选项就没有题干的结论,则该选项是题干结论成立所必备的前提;若题干的结论没改变,则说明选项不是必备的前提。
【例题】近年来网上出现了一则有关“公务员绿色出行”的报道,即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使得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汽车,从而大幅降低了公务汽车使用率。B市环保局负责人看了这则报道,认为引进公务自行车能缩减财政开支,于是决定也采取这种做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构成上述决定的前提条件?( )
A. 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结合B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是可行又可取的
B. B市环保局的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与A市教育局相近
C. 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有自行车取代汽车不会影响办公效率
D. B市环保局原来的公务活动主要采取汽车出行的方式
【解析】B.拿到题目时首先理清题干的逻辑主线:通过A市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的措施,达到了减少公务汽车的使用效率和缩减财政开支的目的,就得出结论为B市也采取此种做法。题干让选择的是不能使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那现在我们就依据之前所讲的反向验证法的思路,来逐步分析选项。
否定A选项。即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结合B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是不可行的。代入题干去推理,既然B市采取A市的做法行不通,在B市不允许,那就说明B市没有必要按照A市的做法来进行,结论改变,则说明A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必备前提;
否定B选项。B市环保局的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与A市教育局不一样。代入题干去推理,人员规模不一样,但是B市的人员办公时也会采取公务汽车的方式出行,那既然A市的措施好,能达到缩减财政的目的和减少公务汽车的使用效率,所以B市也可以采取此种做法,这时会发现题干的结论没有改变,那就说明该选项不是必须的选项;
否定C选项。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有自行车取代汽车会影响办公效率,那就说明B市会基于办公效率的考虑而不采取A市的做法,题干的结论也改变,则C是必须的选项;
否定D选项。B市环保局原来的公务活动主要不是采取汽车出行的方式。那就说明B市采取A市的做法就没有必要了,结论改变,则D是必须的选项。故本题答案选择B。
综上所述,以后再解决特殊的加强型题目时可以按照此这类方法来分析题目所给选项,依据题目的问法,若要选择题干结论成立的条件就选择否定选项后题干结论改变的;若要选择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条件,就如同上述的例题一样,选择题干结论未改变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