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12-24 20:12:34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 :速解朴素逻辑“一拖五”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速解朴素逻辑“一拖五”。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所谓“一拖五”,就是同一个题干统领五道题目的新题型。这种题型是2017年国考中首次出现,并于2018年国考中再次出现,所以今年的国考肯定也还会有这种题型。
大家对于这种题型的态度,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朴素逻辑肯定比假言命题简单,而且还有五道,这和送分有什么区别;恨的是,朴素逻辑本来就比较费时,现在就更花时间了。确实,很多同学也反映,做完五道题目一般在9分钟左右。对于必须争分夺秒的行测来说,真有点“得不偿失”的感觉。其实,虽然是一个题干五道题目,但总而言之还是朴素逻辑,大家之所以速度慢,还是因为没有掌握解题方法。不会找突破口,也不会根据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前期已经讲过,所以在这儿也不再赘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新的方法,我把它叫做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题干,理顺各种条件,为下面做题做好准备。下面我将通过2017年的真题来和大家分享这种方法。
例: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
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
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
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
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拿到这道题,我们首先应该分析题干信息。通过翻译题干得到:
每个人都有工作做,且不能合作完成同一项工作;
王莉只能做教育、财务和网络;
丁勇-人事=>李明-财务;
教育不单独。
在这四个条件里面,(4)是最特殊的,因为只要随便做了一项工作,那么教育给谁做都可以,所以可以不考虑,则王莉现在只能做财务和网络。接着,优先关注“关联性”信息人事。王莉不做人事,则人事只能由丁勇和李明来做。而当丁勇做人事时,财务一定由李明做,所以丁勇不能同时完成人事和财务工作,同时还能得到网络一定给王莉做,不然王莉就没有工作可作或者只有教育,与题干不符。李明可以做人事,也可以人事、财务两个都做,而不做人事的时候,也就是丁勇做人事的时候,他做财务,所以在人事和财务里面他至少要做一个。到此,题干信息已经梳理完毕。我们来总结一下:
王莉可做网络和财务工作;
丁勇-人事=>李明-财务;丁勇-人事=>王莉-网络;
李明人事或财务。
整理完信息,我们就可以来做题了。
106.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 )
A.王莉:管理、网络;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
B.王莉:教育、财务;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
C.王莉:网络;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
D.王莉:网络;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
【答案】B。解析:A选项王莉不能做管理,排除;C选项丁勇单独做教育工作,排除;D选丁勇同时做人事和财务工作,排除。所以选B。
107.如果李明只完成5项工作中的一项,那么包括该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项( )
A.人事、财务
B.人事、管理、财务
C.人事、网络
D.财务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李明在人事和财务里面至少要做一个,则排除B、C两项,因为李明不能只做管理或网络工作。同时也能排除D选项,因为除了财务工作李明还能只做人事工作。故选A选项。
108.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 )
A.教育、人事、财务
B.教育、人事、网络
C.教育、管理、财务
D.教育、管理、网络
【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分析指导在人事和财务两项工作里面,李明至少要做一项,A、B、C三项都满足要求,所以选D。
109.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丁勇完成( )
A.财务、管理
B.网络、人事
C.管理、人事
D.教育、管理
【答案】B。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当丁勇做人事工作的时候,李明一定做财务工作,同时网络工作一定要给王莉做,而B选项将网络和人事工作都给丁勇做,则王莉没有工作可作或只做教育工作,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B。
110.如果管理工作和网络工作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则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
A.教育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B.财务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C.管理工作是由李明完成的
D.人事工作是由丁勇完成的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只要完成一项工作以后,教育工作给谁做都可以,所以本题直接选A。
这样做题,有没有发现很快呢?所以,一切都在题干中,只要多题干进行分析总结,下面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而且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你还在面对“一拖五”时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浪费时间吗?赶快试试题干分析法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业单位判断推理 :速解朴素逻辑“一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