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10-22 18:02:24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之前我们学习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本次小编带领大家来详细学习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科尔伯格的理论是对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们两者都承认道德发展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为中心到逐渐关注他人的利益。但两者也有区别,学完之后你就会发现科尔伯格所描述的阶段比皮亚杰更具体、细致,而且他反应了一些道德认知的社会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
    科尔伯格是通过道德两难故事得出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的。什么是道德两难故事法?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故事,在故事中面临着两难的道德抉择。比如汉斯偷药的故事。汉斯是一个穷人,有一天他老婆生病了,医生给汉斯说,本市只有一家药店有种药可以医治他的爱人。药店的老板制造这种药花了200元,却要价2000元,汉斯到处找人借钱但只借到了1000元,他就给老板说能不能赊给他,后续再还钱。药店的老板不愿意,汉斯趁着晚上就撬开药店大门偷药。科尔伯格把这个故事告诉儿童,并问儿童汉斯应不应该偷药以及为什么?在实验中,科尔伯格关注的不是儿童答案是或者否,而是回答中的原因和理由。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儿童不论种族、文化,家境,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趋势一致。于是通过整理,他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一般情况10岁以下)
    这一水平的儿童遵守规范,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见,进行道德判断主要着眼于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前习俗水平分为两阶段:
    (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的主要依据是否受到惩罚,受到惩罚即是坏的行为,没受到惩罚即是好的行为。比如:有人认为可以偷,因为金额不大不会受到惩罚;有人认为不能偷,偷了会挨打。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答案的核心:是否受到惩罚。
    (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有着很强的自我中心,她们认为符合自己需要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就是好,反之不好。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否对自己有利。
    二、习俗的水平(10-20岁)
    10-20岁的儿童,主要特征是认识到群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分为两阶段:
    (1)社会习俗定向阶段。顺从传统要求,符合大众意见,期望得到别人赞许,并按照人们所说的“好孩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又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比如: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些认为可以偷,好丈夫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妻子;有些孩子认为不能偷,偷会丧失名誉,其他人会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
    (2)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这一时期开始深刻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开始知法懂法,开始有法律意识,尊重法律法规的权威,比如:有些孩子认为可以偷,不这样的话妻子病死,丈夫需要对妻子的死负法律责任;有些孩子认为不能偷,偷东西属于违法行为。
    三、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的部分成年人)
    这一阶段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制约,达到完成的自律水平。所以说成年人中只有少数才能达到。分为两个阶段: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人开始认识到法律和道德准则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而来的,既然是商定而来的就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处于这一段的人认为法律法规应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况改变或修订。比如:有些人认为可以偷,因为国家的医药制度和保险制度不健全才导致平民买不起这些昂贵的药。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与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两个阶段都涉及到了法律法规,不同之处: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认为法律是不能变动的,只能僵化的遵守;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变修订。
    (2)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这是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开始基于自己良心所选择的普遍的道德原则来进行道德判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知道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进行判断是不仅考虑到法律的规定,同时还考虑到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公平、公正、道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在考试时常以单选项、判断题、多选题的形式考察。所以大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时以要以理解为主。
    习题演练
    1.【单选题】( )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中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答案】B。解析:大部分青春期和成人主要处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状态。
    2.【单选题】可以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阶段的定向阶段是(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2.【答案】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