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9-29 20:35:49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少年爱因斯坦

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少年爱因斯坦相关内容,适用于参加中学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考生,请学员们根据资料规划复习时间!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持续更新中,请考生及时关注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选捕捉到文章最主要的信息。 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 事。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并在自己 作文时恰当运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由别人写的传,主要是介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作者抓住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来表现他的聪明 好学。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 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解惑: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质疑: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
    解惑: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①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②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③五岁时,上学独自 思考;④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⑤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⑥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⑦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质疑: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他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解惑: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语言揣摩]
    1、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研究课题]
    1、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 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 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 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 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对宇宙学 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画眼睛”的肖像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心灵。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归纳书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根据具体语境探究重点词语的含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文章抓住突出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结构紧凑,过渡衔接自然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练]
    一、 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孤僻 棕色 沉浸 腼腆 迟钝 泛滥
    羡慕 涓涓细流 大名鼎鼎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孤 涓 羞 滥
    狐 捐 差 槛
    弧 娟

sydwthree 发表于 2018-9-29 21:24:24


    二、语言积累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沉浸:
    2、袖珍:
    3、迟钝:
    4、泛滥:
    5、羡慕:
    6、充斥:
    7、不解之缘:
    8、 爱不释手:
    9、怡然自得:
    10、井然有序:
    11、跃跃欲试:
    12、雄心勃勃:
    13、流连忘返:
    14、大名鼎鼎:
    三、朗读背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细心揣摩文章中三次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四、问题探究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出文中三次典型的对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描写,并体会作用。
    (提示: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父亲给他 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 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作用:①从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感觉到他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②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③ “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天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2、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中划线词语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划线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3、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4、“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文章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5、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五、欣赏评价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三岁到十二岁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
    课程推荐:

       
        名称
        购买
       
       
       


        点击购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案模板:少年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