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网 发表于 2018-9-29 20:24:23

20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1.3教育学基础知识(二)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临近,文都教师考试网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识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之外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如教师、学生、教材、设备、教学、德育、管理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后者如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政治改革等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第二,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三,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2)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①《学记》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礼记》中的篇目)。
    ②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目的是把 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可以总结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 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③墨翟
    墨翟的教育思想以“兼爱”和“非攻”为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3)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知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 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 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②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提倡者。
    ③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 的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 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④昆体良
    古代西方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在这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掌握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②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有着广泛影响。
    ③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④中国的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编写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②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著有《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③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所谓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⑤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⑥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著作,他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3.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①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 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1.3教育学基础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