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学科真题答案:高中化学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文都教师考试网(jiaoshi.wendu.com)为所有考生发布了2017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学科真题答案:高中化学,方便考生了解自己本次教资国考笔试的难点、盲点,并对相应科目的成绩进行估分。各位考生可收藏本页面,其他科目真题答案及解析敬请持续关注本网站!一、单项选择题(20)
1、……偶极矩阵为零的是 (3分)
正确答案:题目空缺
2、……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题目空缺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3分)
正确答案:题目空缺
4、……各组物质可按“甲→(O2)乙→(O2)丙→(H2O)丁”实现转化的组合是 (3分)
正确答案:B.①③④
5、……盐酸克伦特罗能够发生的反应有 (3分)
正确答案:D.全部可以
6、……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b,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电子层数的两倍,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
正确答案:D.b、c分别与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极性共价化合物
7、……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mol,平衡时CO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该反应的△H
(2)选错成A的原因:忽略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学生可能将反应物浓度大平衡会正向移动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混淆。 选错成B的原因:三段式计算错误,学生在计算K值的时候带入的量不是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而是带入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算出K=400 (3)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利用三段式法进行求解,并且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快速计算或者判断平衡常数的大小。 要准确判断化学平衡是否发生了移动,需要掌握好温度、浓度、压强等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判断的是某一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比如浓度或者压强。 对于本道题而言,整体的分析方法如下:①先利用三段式求解甲中各物质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求解出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需要明确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得出A、B选项错误;②接下来比较丙与甲中反应物浓度大小的关系,结合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得出C正确;③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得出D错误。
四、案例分析题(1)
24、……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1)请对第一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做出评价(6分) (2)该教师的教学流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8分) (3)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小实验(6分)
正确答案:
(1)①采用了电流表来观察实验现象,将抽象的“电能”转变成了能够直观观察到的“指针偏转”的实验现象,会更加有利于观察。
②选取电极材料时,考虑到了选择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并且只有一种电极材料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保证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与严谨性。
③采用了单液原电池的装置,实际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锌与铜的表面均会产生氢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能不仅转变成了电能,还转变成了热能,因此通过电流表观察电流的产生,实验现象并不明显,要想观察到更加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把单液原电池设计为双液原电池。
(2)①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途径,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一课程理念。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化学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程理念。
③当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结论之后,请某一小组跟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结论,在这里采用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一课程理念。
④就该教师整体教学流程来看,学生技能学到知识,又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化学的巨大贡献,体现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这一课程理念。
(3)水果电池 材料:苹果、铁片、铜片、导线、LED小灯泡。 设计:将铁片和铜片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插入苹果中,用导线连接LED小灯泡、铁片和铜片。 实验现象与结论:可以观察到LED小灯泡发光。由此说明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
五、教学设计题(1)
25、……题目空缺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能推测乙醇的结构简式;能认识到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乙醇结构简式的过程,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与其官能团息息相关,初步学会有机学习“结构—性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化学带来的乐趣,感受学到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物质的结构决定了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反过来说,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我们也可以推知物质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乙醇的分子式是,那么乙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①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乙醇能否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播放视频】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
【提出问题】根据现象判断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了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由此判断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②乙醇的结构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但是不能与烃发生反应,由此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相同吗?
【学生回答】不同。
【提出问题】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是如何连接的?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是这样连接的吗?
【学生回答】烃分子中的氢原子都是与C原子直接相连的。乙醇分子中的氢原子并不都是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连接方式相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能否采用金属钠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解析:不能,因为金属钠不仅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还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不能采用金属钠。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下节课的内容,乙醇还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这一化学性质与其结构有何关系。
文都教资免费直播课——提前抢分2017下半年教资国考面试:点击查看
2017文都教师考试交流群:399233613
扫码关注文都教师考试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师资格考试资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