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每日一练2018年(6月25日)-教师网
1.在小学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通常以强弱对比、大小对比、动静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手段来产生对比,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属于()。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是( )提出的。
A.列昂节夫 B.维果斯基 C.巴甫洛夫 D.柯尔伯格
3.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这属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阶段?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属于学习动机中的()。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直接性动机
C.一般动机 D.具体动机
5.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逐渐降低B.逐渐上升 C.迅速上升 D.迅速降低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2.B【解析】列昂节夫致力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巴甫洛夫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柯尔伯格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
3.B【解析】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取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
[*]4.A【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愿意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通常来说,高尚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比错误的、低下的直接性动机的作用更为持久和稳定。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多半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失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5.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页:
[1]